English

锅小学问大

2003-03-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潘剑凯 王光荣采写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

浙江苏泊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增福代表从1985年开始做锅,现在已是国内的“锅大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锅,锅的数量和品种的变化也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活着就要吃饭,吃饭都离不开一口锅。

我1941年出生,祖辈务农。旧社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锅在那时候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五十年代“大跃进”,砸锅炼钢铁。我们家也砸了。望着家里那空空荡荡的灶台,我心里也有一丝困惑:没有口锅,那还叫过日子吗?

后来我当了兵,1968年复员回来没安排工作,一直给别人打零工。1985年开始我准备自己创业。做什么?做锅。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老百姓的日子逐步好起来了,有饭吃了,锅就离不开。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现在我们公司一年生产1600万口锅,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市场占有率53.11%,全国第一。造锅的企业不少,为什么我的锅卖得好?道理很简单:抓住市场需求。1995年前我们只有压力锅、钢精锅,现在有多少种锅?说出来吓你一跳:200多个品种。你知道的锅我们全有,你不知道的锅我们也有。

锅能有这么多需求?其实你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原来家里只有一两口锅,现在多起来了。厨房墙壁上挂了一排锅:炒用炒锅,煎用煎锅,蒸用蒸锅,烧什么菜用什么锅。

现在不粘锅开始流行起来了,但我告诉你,不粘锅有一个缺点:寿命只有一年。因为它的锅面上涂了一层材料,这材料不耐磨。过去我们一口锅要用好多年,锅裂了还要叫人补起来,不粘锅寿命短,一口要卖五六十块,划不划算?划算。举个例子,沿海一带好吃黄鱼,野生黄鱼100多块一斤,要是用原来的锅煎,那皮就全粘在锅上了,“色、香、味”,“色”字就过不了关。光烧一次黄鱼用掉一口不粘锅也划算啊。据统计,美国2亿人用3000万口不粘锅,中国13亿人只用500万口不粘锅。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信不用几年,我们拥有的不粘锅数量就会超过美国。

讲了炒菜,我再给你讲讲烧饭。不要以为生米做成熟饭很简单,这里面奥妙可多了。米含有我们身体所需要的300多种营养素。米加热变成饭,从化学上来说叫做“糊化”。“糊化”得好,饭的形状好看,吃起来香、有弹性,营养还不流失。用普通的压力锅烧出来的饭粒,经常开裂,那是因为水烧开的过程太快,米粒吸水不足,就爆了。而米在水温从60摄氏度烧到70摄氏度时吸水性最好,把这个过程拉长,烧出来的饭样子就好看。“千烧不如一焖”,饭烧熟了降到一定的温度,继续焖,淀粉就能充分地转化为糖,饭吃起来就有嚼头。烧饭时为什么会闻到一股清香,是因为米有100多种营养素随着蒸气逃出。尽量使蒸气少逃逸而压力锅又不会爆炸,那饭烧出来不就又香又有营养了吗?上述所讲的,我们现在有一种智能压力锅就能做到。它装上了一个微电脑,你只要把米和水放进锅里,整个烧饭过程由电脑实行自动化控制。

可见,造一口好锅不仅牵涉到热学、化学、营养学,还跟最有前途的两门学科有关,那就是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我们几年前就成立了一个研究所,与国内许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专门研究如何造锅。可以说,正是国家科技发展迅速,才使我能造出一口口好锅来,不然,光有市场需求,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不要对锅熟视无睹,不要小看了锅。锅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事业的发展。锅小,学问可大着呢!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