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励精图治求发展 锐意进取创未来

2003-03-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郭扶庚 我有话说

跨越发展,成效显著

百年校庆前夕,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传来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消息:“九五”以来,该校以五个重点学科为学科建设的抓手,真抓实干,终见成效。

——中国近现代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汉语言文字学三个重点学科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这些重点学科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校内相关学科,有力地推进了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而且促进了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上移,办学空间得到拓展。2003年在校学生总规模已达2万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逾1.7万人,研究生近3000人。有教育部国家级文科(历史学)、理科(物理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其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余人,8位教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增长较快。近五年,该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个,获科研经费9000多万元,有143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共出版学术著作445部,发表学术论文4314篇;《CSSCI》收录该校论文数1998年和1999年分别居全国高校第17位和第16位,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8项(其中国家级奖7项、部级奖27项、省级奖64项);在全国高校第一、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中,华中师范大学获奖数分别居全国高校第13位和第11位;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中,该校又有10项成果获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该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数、项目级别、科研经费、研究成果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创历史最好成绩。2001年文科科研经费达669.67万元;在国家社科项目申报中,该校中标14项,中标率17%(全国中标率为8.3%);2002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中又中标12项。在教育部规划项目申报中,该校中标29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3位。

——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建设成效明显。学校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所拥有的学科专业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并有2个学科招收项目博士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2000多亩,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该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科可招收博士后。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70余人。学校科研整体实力较强,已形成了文科、理科、教育科学三大研究格局。学校设有18个学院,9个系部,46个本科专业(方向)。党的十五大以来,该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励精图治,苦练内功,知难而进,深化改革。学科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学校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拓宽基础,加强应用,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早在“九五”期间,华中师范大学就确立了以“分层次发展、分阶段投入、分类型建设”的学科建设思路,制定了巩固优势、发扬特色、优化结构、调整方向、支持重点、扶植新兴的学科建设方针;确定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的发展层次,近期、中期、远期进行资金投入,并且根据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不同类型进行建设。

——拓宽本科专业设置,加强应用学科建设,构建较为完备的学科结构体系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在原有传统师范专业的基础上,以适应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科结构为目标,向理工学科以及与国民经济紧密联系的应用学科调整和拓展,在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等理学学科的基础上,拓展建立了计算机科学、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等工学学科以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情报管理、电子商务等管理学科。现在,该校本科专业已由“八五”末的30个增加到46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历史学、工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非师范专业已占学校本科专业总数的51%。学校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也分布于10个学科门类的24个一级学科,学科结构已呈现出综合性特点。

——重视学科的交叉、综合与渗透,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

近五年来,该校以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的方式,投入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重点扶持国家鼓励和大力发展的信息、生物、材料、环境等具有较好前景的应用型、交叉型学科,已经初见成效。

农药学。该校的农药学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是湖北省优势学科,现已组建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仿生农药、农药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学、生物源农药与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可以带动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

计算机科学。该校教育学和信息科学包括多媒体技术是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教育厅主要依托该校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该校的植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湖北省优势学科,该校在继续保持该领域研究的同时,积极发展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现已建立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拟在分子遗传学、神经生物学、水生环境生态学等方面形成综合实力,协同攻关。

材料科学。该校在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纳米科技研究院。现已取得两项专利,多项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并已与有关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的开发研究。

控制论学科。该校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最优控制与离散数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流体系统的控制理论,微分方程的逆问题,连续与离散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及数值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