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国际化: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

2003-03-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健 通讯员 李琦 我有话说


瞿佳,男,生于1955年,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荣誉博士,温州医学院院长,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美视光学高等教育人才资源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华眼科学会视光学组组长,中国高等院校视光学教育协作组组长,教育部近视防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医学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出版专著和译作7部,发表论文70多篇,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

记者:我来采访您时,看到有一个办公室,上面写着“院长国际事务专家顾问”。你们是出于什么目的专门请来一位国际事务专家顾问?

瞿佳:我们专门请来的“洋顾问”名叫拉里·克劳森,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视光学博士和公共健康硕士,曾经担任美国太平洋大学副校长、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院长。请“洋顾问”并不是赶时髦,而是在我们与国际先进的医学高等教学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温州医学院跃上云端,观望无限风景。我担任院长后,有个强烈的感觉:医科院校的校长可不能得“近视眼”,教育国际化是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

记者:我曾经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亚太视光学》上,看到一幅中国地图上只标着3个城市:北京、上海、温州。杂志还解释说,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而温州则是中国视光学研究中心。

瞿佳:温州医学院尽管在国内无甚名气,但我院的视光学教学和研究在国内独占鳌头,且名扬海外。视光学在欧美国家有100多年历史,而在我国发展起来仅仅十几年时间。我院大胆吸收欧美国家的经验,创造性地建立了将眼科与视光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被誉为眼视光学的“中国温州模式”。

记者:温州医学院如何开发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缩短与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的差距?

瞿佳:我常说,先进的学院必然是国际化的学院。回顾我院推进教育国际化走过的路,可以概括为12个字:“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筑巢引凤”。

“借船出海”是指国际教育资源为我所用。2001年9月,我院与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实施中美视光硕博连读教育计划,成为第一个得到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培养高层次视光学人才计划的单位。聘请国际事务专家顾问和外籍教师,都是利用国际教育资源的好办法。

“借梯上楼”是指在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引进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我院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20余所著名院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开展联合办学、互派毕业实习生等。同时还与国际防盲协会、亚太视光学会、国际特殊奥林匹克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成为这些组织在中国的学术合作伙伴。

“筑巢引凤”是以特色学科为依托,与国际、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公司强强联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美国强生公司、博士伦公司、法国依视路国际集团、日本拓普康株式会社、德国罗兰公司等十多家著名的视觉保健产品公司先后与温州医学院合建研究室、教室。

记者: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做到既保持自己的优势,又学习接纳他人的长处?

瞿佳:我认为,在国际化的大学里,应该保留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又大量吸收和消化国际化的东西,这才能体现国际化教育的思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