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让古镇活起来

2003-03-24 来源:光明日报 马田 我有话说

漫步于古镇周庄,建筑依水而立,户户临水通舟。本想一览江南古镇的生活场景,但奇怪的是除了一些经商者外,却很难见到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了。古镇的人都去了哪儿?

古镇因“人”而活

一位卖手工艺品的老人说,我们镇已经成了纯粹的旅游胜地,大部分的居民搬到了古镇区以外的新区,白天在古镇“上班”,要么为游客划船,要么卖一些旅游工艺品,晚上再回新区居住。镇上的老民居有些成了景点,有些成了商店,大部分已被出租或等待出租给外来的经商者。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教授说:“同里、周庄、乌镇、南浔、西塘、直并称为江南六大名镇,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人生活在其中,唯有这样,小镇才能真正‘活’起来。如果没有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古镇就成了一个博物馆,便成了某个历史布景。古镇的保护带来了古镇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古镇是因为人的居住和生活而产生、发展并存在的,古镇需要人和真实的生活,需要有人们在体验生活中享受闲适的乐趣。大清早能看见有人推开窗棂,有人背着红菱沿河叫卖……”

他说,因为担心损坏文物,将原来住在文保单位里的居民搬出来并不一定是一种好的方法;居民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居住条件而离开古镇居住,也背离了保护古镇和发展古镇经济的真正目的。

古镇如何留“人”

居住在同里镇串心弄的王介荣老师是《同里志》的编撰者,他说:“孩提时代,每到清晨总有满载着蔬菜、鱼肉的小船划到家门口,特别方便,现在为保持河道清洁,镇上禁止这些船划进镇里,我们必须到很远的地方买菜。如今,一些修新的石桥在上下桥处都新增了台阶,为的是防止车辆出入,而这给我们出行带来了麻烦,外出都得靠步行。很多年轻人觉得古镇的生活节奏慢和生活不便,选择了外出务工。所以,镇上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是年迈的老者。”

“我们都希望古镇的开发更加人性化,更方便居民的生活,同时也让游人欣赏到这里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同回味‘梦里水乡,旧时江南’的场景。此外,还应让镇上的居民从旅游业中获得真正的实惠。”

去年,来同里考察的法国国家历史与艺术城镇协会代表团众多专家也表示,这个典雅的城镇富有商机,但不能通过商业运作去拉客,关键是要突出文化特色。保护古镇是不应妨碍居民的生活,而应让他们一同参与古镇的保护,并能让他们能从发展旅游中获益。他们指出,同里旅游纪念品还比较单一、档次不高。如何开发与当地文化相符的旅游纪念品,如何造就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氛围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让古镇成为“活”的历史

同里镇委书记严品华告诉记者,古镇一方面要保护,一方面要开发,两者需要互相协调,达到和谐的境地。为了维持镇上居民原有的生活状态,现在只能对古镇进行适度的宣传和开发。如果各地游人不加限制地纷至沓来,小镇的宁静就会被打破,传统的生活方式就会被破坏。

有关专家建议,作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同里镇,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吸引一批文化人来此游览、居住;可以把旅游票价相对提高,限制游客数量,保护古镇风貌;可以不去修新,让古镇保持古朴、原始的风格,让历史真实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

周俭说:“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镇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籍,可以让人们去品味、去发现、去思考。在同里,不仅能找到宋朝的痕迹,体验到明清、民国的风貌,也应该感受到21世纪的建筑环境和现代生活。这里有活着的历史,还应有世世代代书写历史的古镇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