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快速通关促贸易便利化

视点
2003-03-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厦门海关对进口的大宗散货、危险品、鲜活商品和企业生产急需货物实行“提前报关、实货放行”,实现厦门港大宗散货“零滞港”。图为海关关员为刚靠港的一船货物办理查验放行手续。钟朝珍摄


所谓通关,是指进出口货物自货主委托报检报关起,至提取货物或将货物运抵监管区域为止的全过程。乍看这个问题很具体很微观,但却是一个国家或城市投资和贸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这个国家或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面对这样的目标,便捷通关,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海关面前最为紧迫的课题。

“凤岗”的苦涩与变革

广东东莞有中国“加工贸易之都”之称。1990年,为了方便企业原材料和成品在香港与东莞之间快捷进出,黄埔海关下属东莞海关在凤岗设立了办事处,凤岗办事处车检场是一个从东莞前往深圳的重要物流通道。

然而,凤岗在不少人的记忆中留下了难言的苦涩。

凤岗办事处开关时,车检场设计容量为每天600辆车次,到了2000年,每天进出境的车辆猛增到3000多辆,高峰期近4000辆。大量车辆被迫在公路上排队等候,最长时排队达10多公里,交通被堵塞,司机等候几个小时乃至十几个小时,苦不堪言。塞车、通关不畅,影响到当地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

建立一个严密监管、高效运作的通关运作新模式势在必行。

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凤岗改革”经历了陆路通关改革、陆路快速通关改革、电子监管配套改革的三大步,一个“提前审单、通道验放”的陆路快速通关新模式建立起来了。经过重新设计和规划的车检场井井有条,十四条无人值守进场通道一字排开,车流在指示牌的指引下,秩序井然。

改革前,车辆在凤岗的通关所需平均时间为150分钟;第一次改革后为30分钟;第二次改革后为14分钟;第三次改革后为7分钟。车检场“吞吐量”也明显增加,按现在的通关速度估算,凤岗车检场每日验放能力可达5000辆次。

广东省副省长汤炳权到凤岗车检场进行实地考察后指出,凤岗陆路快速通关作业改革速度快、效果好,在外贸出口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犹如雪中送炭,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卖鱼翁”的苦恼与欣慰

对于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来说,“手册”这个词再熟悉不过,而对于从事加工贸易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这个词却令人再烦恼不过。

旭电(苏州)公司前任中国总裁陈文祥多次讲述“卖鱼翁”的苦恼:IT业共同遵循的原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原料采集、生产和出货,否则,其原材料、产品均如“卖不掉的鱼”,分秒钟都会跌价。而海关十几年来延用的加工贸易纸质手册监管的方式,对于产品更新速度快、个性化强、生产“零库存”的旭电来说,意味着多花1周的通关时间,多消耗每天300万美元的设备折旧费,多占用每天100万的流动资金,意味着与竞争对手之间极大的差距及“死亡”的极大忧患。

幸运的是,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敏锐地感觉到了企业的迫切需求,果断提出了用电子账册取代纸质手册,建立联网监管平台,把企业生产管理数据转换为海关监管数据的设想。联网监管被定位为“加工贸易监管的一场革命”。

2000年7月3日,第一本电子账册诞生了,并立即开始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从2000年7月3日起,旭电公司在园区海关的通关时间从平均8天猛降到平均2天,最快在24小时之内完成,企业的报关手续从17道减到3道,报关的人员从十多人减到三、五人,过去的几十本纸质手册变成一本电子手册,而且联网当年,企业的业务量从1000万美金飙升到6亿美金。这对于一个陷入通关困境已打算撤资的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神话”。

2000年底,与旭电同为世界著名IT加工服务商的加拿大天弘集团落户园区,他们的理由就是这里可以通过和海关联网实现最快的通关速度。

目前,《财富》杂志500强企业已有41家落户园区。在注册的624家企业中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数占223家,IT企业达111家。园区正渐渐成长为华东地区最大的IT生产基地,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域。

“大通关”的故事

一架装载柔性电路板的飞机上午11时10分从泰国起飞,下午4时05分抵达上海。晚上10时,柔性电路板就办完了所有入境报关和检验手续,上了位于浦东外高桥菲力浦电子元件(上海)有限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从过去的3、4天缩短至6小时以内,这就是上海口岸经过一年多的“大通关”改革,为外高桥保税区49家企业提供的进口通关服务。

外高桥的“直通式”通关模式只是上海口岸“大通关”改革的一个缩影。对比2000年6月改革前,如今上海口岸一般进口货物的通关时间,海运已由96小时缩短至48小时,空运由72小时缩短至14小时。

大通关涉及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空港、海港、船务代理、货运代理、报关公司、海事、边防、通信、银行、运输、仓储、税务等诸多部门,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上海海关关长鲁培军说,上海口岸“大通关”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求口岸管理部门放下架子,强化服务意识,“麻烦”自己,方便企业。

率先从“大通关”中获益的菲力浦电子元件(上海)有限公司2001年出口总额高达5.48亿美元,名列当年上海市外资企业出口第一名,公司在外高桥的投资已从1996年的2300万美元增加到1.6亿美元。公司总经理曾远青说:“外高桥高效率的通关速度不仅适应了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要求,也使上海在中国入世后的国际竞争中更有吸引力。”

东莞、苏州和上海三地海关曾经的困境是具有代表性的,三地的改革也标志着全国海关的方向,随着社会各界对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的要求日益迫切,海关的改革也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任务。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在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已明确提出,海关将继续推出多项措施,提高通关效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