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全球人才促进现代化建设

2003-03-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董山峰 我有话说

市场机制推动了基层引智和创新热情

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化建设,极大调动了各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引智热情。

市场化的深入带动了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引智工作新路子,很多新鲜经验因而总结出来,极大丰富了引智工作实践。北京、上海以“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全方位引进国外智力,推进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浙江一些民营企业高薪聘请国外专家,起到了示范作用;山东、江苏等省将引智的工作网络建立到基层;大连、长春等城市通过“友城”关系,互派公务员到对方培训,把国际人才交流作为“友城”交往的重要内容;保险、证券业在聘请国外高级专家担任实际职务,赋予重要职责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取得了经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聘请外国专家、教授担任实职,很有成效;中海石油集团、海尔集团、珠江钢琴厂实施“走出去”战略,将智力引进延伸到国外。

中国人对引进国外智力的热情不仅体现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与领导,也不只体现为从事引智工作的部门的努力工作,全国各地方、各部门和驻外使领馆都积极参与了这个创建中国国际人才大市场的事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其他国家市场经济的独特魅力与效率。

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离不开世界市场环境

世界经济格局在变化,科技格局在变化,人才竞争格局也在变化。

就人才问题看,经济全球化使人才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高素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在国内,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但目前国内高素质人才总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的弱点尤为突出。

在国际人才竞争大格局的变化中,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目前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第一,引智主体多元化。随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引进国外智力正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自觉行为。在公有制单位继续扩大引智规模、提高引智层次的同时,非公有制单位的引智迅速发展,引进国外智力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第二,引智机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计划管理正逐步向新型的市场配置转型,市场在配置国际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引进国外智力机制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第三,引智方式多样化。引智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引智方式的多样化,海外学子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与回国创业并存,不同的产业和行业、企业和事业、城市和农村、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引智方式。第四,引智需求多层次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国外人才的需求层次呈多样化,不仅依然需要引进适用技术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引进退休专家,更需要引进在职专家。

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大市场吸引力

建设和完善一个国际性的人才大市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要提高这个市场的完善度和吸引力,要使这个市场真正为我国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根据加入世贸后的新形势,我国正在完善引进智力的政策法规,使引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订和修改《外国高层次人才确认办法》、《外国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因公出国(境)培训管理办法》等。各省区市也正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制订和完善本地区引智政策和法规。

我国也正在规范行政审批,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减少一般性引智项目的审批,编好引智项目指南,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的审批和支持。充分发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巩固和扩大引智示范基地,促进引智示范基地工作协作网的建设,提高引智的整体效益。

有关部门在继续做好外国专家证的发放和管理的同时,对外国专家较多的大型企业正在试行授权管理。按照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目标,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全国引智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用经济技术专家、教科文卫专家和出国培训管理专用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项目申报和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加快引进智力政策法规公开上网的步伐。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专家库、项目库和成果库。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省区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在开拓引智渠道、实施引智项目、推广引智成果、开展中介服务方面的独特作用也正逐步充分发挥出来。

借助市场机制,参与中国引进智力事业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这些不断迸发和发生作用的创造力也正在促进中国国际人才大市场的完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