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方华 执著于“小科学”的大科学家

2003-03-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董山峰 我有话说

“女性诺贝尔科学奖”——迟来的祝贺

今年2月27日晚,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亮出盛大节日的华彩,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2003年度颁奖仪式在这里举行。在现场耀眼的聚光灯映照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著名电子显微学家李方华走上前台,她获得了“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这是中国女科学家连续获得四次该奖项提名后,首次摘取这一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的桂冠。

面对李方华等获奖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致词说:“你们是年轻女性的楷模。”

身着鲜艳的大红色唐装,李方华在颁奖典礼上致词。带着东方女性特有的温和与坚毅,她说:“我又多了一层责任,要推动更多的女性投身到科研事业中。”

1932年1月出生于香港的李方华,原籍广东德庆。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师从著名晶体学家陆学善院士,从事合金结构的粉晶X射线衍射研究。后来,经历了在电子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电子晶体学和准晶体学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实践之后,李方华成为独有建树的国际知名电子显微学家。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今年3月20日上午,北京。中科院物理所为李方华举行一场朴素的报告会。讲座结束时,来自科学系统的数百名听众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这份掌声是对李方华显著推进我国电子显微事业,并积极提携科学后辈的感谢;也是对这位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不久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首肯与祝贺。

“我不认为世界上有‘小科学’”

在实验物理学中,有人说有“大科学”和“小科学”之分,认为所谓“大科学”,是指几千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一起工作几十年,研究和发展巨大的仪器设备。“小科学”则是指一小群人研究一些小的项目或设备。

按照这样的分类,李方华的研究属于“小科学”,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李方华一直执著于探索极其细微的世界——电子晶体显微镜。

“在我的眼里没有‘小科学’”,李方华说。

20世纪60年代初,李方华自己动手把我国引进的第一台EM2/1M型电子显微镜改装成透射、反射两用的电子衍射仪,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研究。

70年代初,李方华注意到世界上已诞生能直接观察晶体中原子团的新学科“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她兴奋地率先向国内学者介绍该学科,推动国内开展此类研究。然而当时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应用在图像处理方法方面存在太多限制。为了越过这个障碍,李方华果断地开始研究一种能克服上述局限性又能提高像分辨率的图像处理方法。

1982年,李方华应邀到日本大阪大学任访问学者。她如饥似渴地投身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实验和计算中,直到1983年回国后,仍然痴迷于此。突破性成果就在她的“痴迷”中纷纷出现了——她在高温超导体、半导体、氧化物和矿物等新材料的结构分析方面做的大量工作为她带来了一系列晶体结构和微结构的新结果。与此同时,她结合高分辨电子显微像衬度和图像处理的研究,提出的“赝弱相位物体近似”像衬理论,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像衬度随晶体厚度和原子重量的变化,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李方华当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果,她眼中科学的天地实在太宽阔了——她建立了包含解卷处理和相位外推处理的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技术,把一幅本来不直接反映晶体结构的像转换成直接反映结构的像,并进而提高了像的分辨率;她进一步完善了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技术,使之成功地应用于一系列微小晶体结构的测定;面对近年来具有高信息分辨极限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日趋普及,她又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的图像处理技术,把一幅本来未必反映试样结构的像转换为结构像,并使像的分辨率接近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她在研究准晶的基础上,推导了二十面体准晶体与体心立方晶体之间关系在正空间和倒易空间的表达式,提出了一种测定准晶结构模型的新方法,并应用于两种准晶结构模型的测定。

李方华所做的果真不是“小科学”。她丰硕的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她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和在国际讲习班上讲课已有30余次。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女科学家可以像男性一样登上科学的顶峰”

在20世纪,诺贝尔奖的科学奖项仅授予过12位女性,而获得此殊荣的男性则有435位。

国际妇女问题研究学者曾经这样描述女性与科技:上世纪70年代,是蓬勃兴起的妇女解放运动把更多的女性推向了科学研究领域。直到1984年,如何给予女性同等机会的问题才在科学界乃至全社会引起关注。

然而,新中国女性的科学实践似乎成为国际妇女问题研究学者必须面对的特例。“在科学事业上,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男科学家有‘不平等’,”李方华说。她是通过顽强拼搏最终受到国家和国内外学术界首肯的中国女性科学家的优秀代表。

作为大科学家的李方华当然也要面对女性共同的问题。在家庭中,她承担了大多数的家务。本来就工作繁忙的她因此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除了新闻,她不看其他的电视节目;除了买菜等生活需要,她也几乎不逛商场。“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李方华说:“苦只是别人看来的,我自己却觉得乐在其中。”

站在巴黎的领奖台上,71岁的李方华作为典型的东方女性散发出独特的迷人的光彩。她平静而坚定地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会比男性弱——一位科学事业上的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