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说教师不再是“演员”

交流
2003-03-29 来源:光明日报 孟宪平 我有话说

说教师是“演员”,也曾有过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传统的、沉闷的课堂气氛中,教师的“表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观看教师演出的“节目”。一节课下来,学生多少能看出一些门道儿,知道教师表演出彩的“戏眼”,记住“知识点”。

然而,教师的表演即使有效,也极其有限。首先,教师在台上当演员,学生都成了观众。学生在台下当观众,能学到多少知识?其次,教师依靠“表演”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有效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在课堂上缺少交流,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新的课程需要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在增长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升华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时,由于“口吃,课堂上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开始是满堂哄笑,继之是一片沉寂,那个“口吃”的学生不再朗读了。如果教师按照一般的方法处理,就会换一个学生朗读。而这位老师别出心裁地说道:“既然他不习惯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朗读,那同学们就趴在桌子上,只用耳朵听吧”。教师也走到教室最后,面对墙壁站着。这时朗读声又响起来,越读越流畅了,越读越精彩了,课堂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这样的课堂上,谁是“演员”?恐怕难以说清楚,也没有必要说清楚。因为,课堂上本来就不存在“演员”的问题,也不存在“表演”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到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怎么去当“演员”呢。

新的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师生的发展预设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未知世界。在探究活动中,是不可能有角色定位的。因此,教师不是“演员”,不是要扮演什么“角色”,而是“角色”的原型。所以,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表演”,而应该真情地投入。

(作者为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