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显:中巴友好交流第一人

文化长廊
2003-03-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邹强 我有话说

3月23日,巴基斯坦国家民间遗产研究所内书墨飘香,《法显——访问次大陆的第一个中国人》一书英文版和乌尔都语版的发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法显》是长篇小说《灵鹫山——东晋高僧法显传奇》的外文翻译压缩本。《灵鹫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前驻巴文化参赞袁维学创作的44万字的中文长篇小说,1993年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法显》的乌尔都语版由袁维学本人翻译,英文版由巴基斯坦女作家、《新闻报》记者莎赫纳·玛格布尔翻译。

中巴作为近邻,两国友谊源远流长,法显便是这份友谊的最早传播和缔造者。法显是我国东晋时代的一位高僧。他慨叹中华佛法戒律残缺,决心亲往天竺取经求律,瞻仰佛迹,“欲令戒律流通汉地”。公元399年,65岁高龄的法显毅然偕同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途径茫茫戈壁沙漠,壁立千仞的葱岭,他饱尝艰辛游历了30余国,经14载终于完成夙愿,由海路携经而归。法显是游历当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和斯里兰卡等国的第一个中国人,他的天竺之行比玄奘尚早230余年,为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连接两地伟大的友谊使者。

《法显》英文版和乌尔都语版的发行,为巴基斯坦人民了解丰富的中国文学和中巴深厚的友谊提供了良好契机。莎赫纳·玛格布尔说,她从小就听说过法显的名字,但对他的事迹并不十分清楚。在翻译过程中,她深深为法显在传奇般的取经历程中表现的坚忍不拔的毅力所折服。她说,陪法显西行的先后有10人,一些病死异国,一些半途折返,只有法显一人孜孜以求,终于在公元402年翻越兴都库什山进入印度河谷。法显遍访了南亚僧侣的学法之地,最后在恒河三角洲乘商船经14日抵锡兰(今斯里兰卡),由此满携经书返回中原故土。

袁维学先生曾在巴工作多年,为著《灵鹫山》足迹遍布巴基斯坦,亲身实地考察法显游历之地,又历时5年翻译了《法显》。他在《灵鹫山》序言中高度评价法显西行,称“法显的足迹所致,不仅汉之张骞、甘英未到,就连西晋之朱士行、东晋之支法领也未涉足。”法显开创了把梵文佛教经典直接译成汉文的先河,所著《佛国记》更为后人留下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袁维学先生离巴前,巴中友好协会主席高度评价他对推动中巴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友谊所做的贡献。2001年,袁维学先生获巴基斯坦“总统杰出成就奖”。目前,袁维学先生已转赴菲律宾工作,人们期待他在文化领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