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水电拥有大市场

2003-03-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日益重视,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水电等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摆到了突出位置。

资源十分丰富

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局长程回洲说,我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87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西部地区农村水电可开发量为5828万千瓦,占全国的67%。

我国农村水电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小水电具有分散开发、就地成网、就地供电、发供电成本低的特点,是大电网的有益补充。在解决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大电网难以覆盖地区,小水电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是小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等天然林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开发农村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保护和改善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优势。

三是小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从而使农村水电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四是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小水电资源点多面广,总量很大,占水电资源总量的23%,在电力结构调整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六是小水电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地方、集体、企业、个人等多主体开发。

开发程度尚低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国务院出台了“自建、自管、自用”、以电养电等一系列发展小水电的方针政策,全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万多座、装机达2485万千瓦、年发电量800亿千瓦时,建成了800个县电网和40多个地区性电网。目前,全国二分之一的地域、三分之一的县、四分之一的人口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

虽然我国的小水电建设卓有成效,但目前开发程度仍很低,仅占可开发资源的28.6%,小水电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不到全国总发电量的5.5%,这一比重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时,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落后,用电水平低,1999年人均年用电量330千瓦时,为全国的34.7%,世界的15.9%。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都近200万千瓦,全国各级、各地每年投入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的资金都超过了300亿元。

“十五”计划将装机容量2.5万千瓦以下的农村水电纳入可再生能源范畴,明确提出了农村水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农村水电发展的配套激励政策。

据悉,我国将启动和继续实施的举措有:一是新增小水电装机超过200万千瓦;二是正式启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以解决970万户、3730万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保护退耕还林1.16亿亩,每年减少森林砍伐6500万立方米,保护和改善生态,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继续搞好小水电电网改造,2003年要确保完成150亿元的农网改造任务,进一步降低农村电价;四是抓紧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无电乡村光明工程建设,解决农村水电供电地区20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困难,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五是开展小水电现代化建设,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使50%的农村水电站和电网采用现代化技术,达到现代化水平。

建设商机无限

程回洲说,仅2003年,小水电开发等方面的总投入将超过300亿元。

一年投入300亿元,项目涉及设计、施工、建筑材料、机械制造安装、自动控制、信息通信等众多领域,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为投资商、机械制造厂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科研院所等提供了巨大商机。

据了解,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小水电的开发,并为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自建、自管、自用”,以电养电,农村水电企业执行6%增值税等。

程回洲表示,国家对小水电开发及电气化建设还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台了一系列更优惠的扶持政策,如提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农网改造资本金的比例、延长还贷期等。从电力需求来看,目前我国总体用电水平特别是农村生活、生产用电水平还很低,农村电力需求量很大,市场十分广阔。另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实施,电力垄断被打破,实行厂网分开、发供分开,农村水电上网电量、电价将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小水电发供电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投资回报将十分丰厚。

除此之外,当前全国各地小水电及电气化建设蓬勃开展,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纷纷出台了扶持农村水电开发的政策,在立项、审批、占地、税收减免、电量上网、上网电价等方面给予优先和优惠,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