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满怀喜悦荐新书

2003-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九三学社副主席 金开诚 我有话说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说句心里话,多年来我一直盼望能看到这样一本书。

我对中华传统美德并无深入研究,但由于以往所受的教育和熏陶,我确信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精辟并完全可以经过诠释而用于今日的德育思想。平常我见到许多对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感情的同志,他们也对此颇有同感,认为中华传统美德能教人“基本的做人道理”,有利于国民人文素质的提高。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警句对人的感染与教益,在我的记忆中多有显例。有个专科学校的负责人曾对我谈起他们单位的人际关系及其对工作的影响。我说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因此应该在社会上大力提倡“敬业乐群”。他听后竟说“你这句话很有意思,简直可做我校的校训”。我说这不是我的话,是《礼记·学记》中的话,在从前是很深入人心的。他听了感叹道:“想不到古书中竟有如此言简意赅又大有现实针对性的格言警句。这么好的话为什么现在没人说了呢?”我想如果现在传统的“好话”没人说了,这意味着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所积累起来的优秀思维成果将逐渐为后世的人所抛弃,这实在太可惜了。但传统的“好话”又深藏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广大群众又怎么可能去问津呢?

诸如此类的思考,我一直希望有一本选编中华传统美德警句格言的“小书”出版。之所以必须是“小书”,就因为“小书”才便于群众阅读和记诵,记诵了才能传扬,传扬了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接轨,变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现在,我很高兴地看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格言》正是一本“小书”,而其内容的丰富精当已远超我的设想。

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格言》的出版也是树立了一个样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专家学者们衷心赞同的,但在实践中却往往看重学术研究而忽视对精华的使用。其实古为今用是最为有效的弘扬之道,传统文化的根与干必须伸展到现实中来开花结果,发挥多种多样的积极作用。当然,评估、鉴别、考证等学术研究也要用力去做,以区别真伪与精粗。但这些工作不能长久远离古为今用这个根本目的。也不能等待评估鉴别工作都完成了才来古为今用。因为几十年来的事实证明,评估、鉴别的结论往往众说纷纭、变化无常,甚至因时而异。因此,古为今用可以首先对明显的传统文化精华拿来就用,使广大群众因受教获益而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情,从而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使弘扬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李岚清同志在本书序言中指出:“格言,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传诵的特点。我国的古典文献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格言堪称中华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美德薪火相传的特有方式。本书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把那些较为通俗、易懂、易记,具有世代传承价值的格言,分‘成年本’和‘少年本’编汇成册,以求在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当中广为传诵,这对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这段话深刻阐明了编书的主旨,也使人充分感到此书的古为今用特色是多么鲜明。

为了体现编书的主旨,各位编辑同志的确尽了一番苦心,用了很大精力。例如编选的资料力求出于经典和名著,在同类言论中具有代表性;为了充分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条格言能用四个字的就不用八个字,能用两句的就不用四句,这都是为了便于记诵,利于使用。同时每条格言还都注明“出处”、“大意”和“提示”,以帮助读者理解句意或作进一步的研索。我想,广大中国青少年若能从小就熟读这薄薄的一本,这不但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通过这些格言的广泛传诵,还将为当今社会增添大量的新鲜话语,使目前的语言和人文氛围更有改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