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构建国际“人才之都”

2003-04-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听音乐会,会发现黑头发乐手中坐着几个碧眼金发的“洋人”;到大学听课,随时会遇上黑皮肤、白皮肤的“本校洋教授”……在北京工作的外国人比比皆是。今天的北京对全世界的人才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都市之一。

北京人才总量多达180万人,可谓人才济济,但是这里的人才并不“拥挤”。北京每年新进大学毕业生1万人,其中研究生3000人。有关权威机构预测,到2005年,北京人才总量将超过200万人。

据日前出版发行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蓝皮书透露,在全国200余座城市中,北京的人才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位居首位。

早在1999年,北京就出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干部队伍建设(1999-2003年)规划》,提出:建立政府支持、指导,社会各方面协作参与的体制,发展与国际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的关系,推进引智工作,努力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库”、“留学人员信息库”,沟通与海外人才联系。企事业单位要为吸引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同年印发的北京市委《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智力,建立专项资金,支持本市创新重点领域、项目的国际科技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和境外各类经济、科技组织和个人在京投资建立研究开发机构。

据有关人士介绍,从去年年初开始,上海、深圳、广州、浙江、江苏、重庆、辽宁、陕西纷纷组团到北京“挖”人才。据说,上海一次挖走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等200多名,深圳从北京挖走4名院士,杭州干脆在北京常设引进人才的办事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内地专才赴港计划”,也把目标首选在北京。

人才流走,又流回来。北京市人事局有关领导说,这比的是硬功夫,看谁的条件更好,谁的环境更宽松,谁的气量更大。

北京市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国服务的“绿色通道”。5年来,通过这条通道引进优秀人才近2万人,接收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6万多人。北京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年中增长了12.9%,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从2390人增长到2950人,提高了23%,回国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近4万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达3320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近3000人。

今年,北京计划聘请1000名各类国外专家,选拔1000名公务员到国外培训。有关人士说,这是北京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人才之都的一个具体步骤。

资料显示,1949年以来,北京给全国各地提供了无数人才。即便如此北京还是聚集了全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机构。

日前召开的北京人事人才工作会议透露,北京将建成集人才资源密集、专业结构合理、人事法规健全、市场开放有序、信息网络发达、产业规模宏大等特点于一体的高度现代化的国际“人才之都”,使北京人才队伍聚集的密度、人才的素质和人才队伍的结构继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到2008年,力争使北京的人才资源总体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世界较强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