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兴趣就不是负担

2003-04-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吴国锋 特约记者 丁建伟 我有话说

如何让学生具备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在确保高考的前提下,南京金陵中学近年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颇见成效。

研究性学习破土而出

早在1996年,金陵中学当时的校长岳燕宁就说:“创新能力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竞争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必须尝试新的育人模式,尤其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他推崇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倡导的“渗透性学习方法”,即对一个问题,在还不太懂的时候长时间接触,便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弄懂。研究性学习与之异曲同工。

金陵中学从这一年下半年开始,在全校实施《以学分制为制约和激励机制的高中全面素质教育改革方案》。1997年秋,又与南京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创办了高三实验班,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评价制度及与高校衔接等方面,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探索素质教育新路。高三实验班尝试让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专题社会调查报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研究性学习中,他们采取的作法是:进行思想动员,开设科普讲座,介绍科研方法;选择研究课题,组建课题小组,聘请指导教师;展开研究活动,形成研究成果,组织论文报告答辩;评定学分,个人小结。金陵中学的领导把这种学习的特点概括为“六性”,即:自主性、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

学校确定班主任为该课程的班级组织者、管理者。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学校将每课时调整为40分钟,每天7节课改为8节课,这样每周多出5节课,既可以安排研究性学习课程,又能有较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其他活动。学校还为“创新实验室”购置了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引进了26件可供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科技展品。当三届高三实验班学生写出324篇学术论文和专题社会调查,学校聘请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答辩评审小组,对论文、报告进行答辩、评审、等级,学校根据等级评定学分。

有兴趣就不是负担

增设研究性课程,教学上的负担自然会增加。但该校教师认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育人者应尽的职责,再忙再苦也光荣。要完成研究性课题,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增多。但辩证地看,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不但不会影响正常学习,反而能促使同学用科学的方法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育应该履行“心灵的唤醒”的职责。研究性学习恰好唤醒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那里有他们的兴趣与爱好。“有兴趣就不是负担!”学生戴杉说,“许多同学在课题研究时废寝忘食,常常搞到深夜。有一年寒假,高三实验班学生顾不上探亲访友,一头扎进专题调查中。”谢尔韬同学对历史古迹感兴趣,他利用寒假,在扬州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现场拍照片,花了半个学期的课余时间,对资料分析研究,撰写了《从扬州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的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

“最大收获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金陵中学校长丁强谈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脱口而出。说到这里,他高兴地向我们介绍了该校同学的部分成果。

谢臻达同学喜欢制作飞机模型,当他了解到我国在自动遥控无人驾驶飞机研制方面有很多空白时,便萌发了制作“超轻型电动遥控模型飞机”的想法。在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中,他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大胆创造。一般同类模型飞机为增加电动遥控性能,往往加重机体重量,或牺牲飞机其他性能。而他选用了稀土电机,自已绕线圈改装,功率加大,机体重量也得到控制。这项创新成果得到杨振宁教授的赞扬。

传统的锯弓在改变角度时要卸下锯条,多次调整。王同晖同学设计研制的锯弓,无需卸下锯条,即可在45度至360度内的8个区位,迅速、随意、准确地调整使用。该项成果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大赛一等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