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寻找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点

黑大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新理念
2003-04-05 来源:光明日报 张政文 李洪波 我有话说

教育是阳光事业。科学求真,为立世之基;人文求善,成为人之本。两者同源共生,共同造就21世纪的高素质拔尖人才,这是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价值立场。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方针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目标,既要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要发挥强大的组织效能,完善人文环境,在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强爱国敬业、团队与合作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黑龙江大学在追求研究生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研究生管理方式的变革、激励机制的运用,师生之间交互主体性的发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作中收到实效。

首先,实现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管理体制向注重内部创新和工作中学习的新型组织形态转变。

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对人的尊重。变行政领导拍板定培养方案为专家学者、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制定与修改培养方案;变追求一流研究大学发展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扎扎实实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变强调有形资产的投入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整合。

在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过程中,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突出特色,突出优势,压缩课程,强化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与应用研究教学管理系统。研究生处自行研究开发的《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成绩管理系统》、《黑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信息管理系统》于1999年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不仅使管理人员摆脱了繁琐的重复性劳动,而且激发了管理人员提高科学素养,勇于技术创新的热情。我校承担的省级项目《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管理系统研究开发》2003年1月通过省教育厅和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属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实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启动学科梯队培养工程,全面打造导师队伍。

我校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奖励机制,引进导师、培养导师、用好导师,全力建设导师队伍。制定并实施了《黑龙江大学学科梯队培养、建设管理工作条例》。学科梯队培养、建设以申报博士点、硕士点和重点学科为目标,采用“注册制”和“滚动激励”机制。一是学校对学科梯队成员实行注册管理制度。注册内容包括自然情况、岗位职责情况、职称和学历情况、教学情况、科研情况、立项和完成课题情况、获奖情况。凡未达到规定要求者,轻者轮换岗位,重者淘汰。二是设立奖励机制,重奖在学科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教师。三是投入专项经费,资助学科梯队成员出版专著和论文,购买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参加学术活动,攻读学位,出国进修等,给指导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另外,发挥师生交互主体性,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注重发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既克服唯导师独尊,权威一言堂的非主体性教学;又防止研究生脱离团体的主体异化现象,打造导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平等交往的交互式教学管理模式。

推行导师遴选制,完善导师课题制。强化导师的“岗位”和“责任”意识,彻底打破导师终身制的观念。把那些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教师遴选到导师队伍中来。完善导师课题制,鼓励教师在学术水平上不断提高,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成就,并指导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是我校在新世纪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是在原来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创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根据不同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培养过程和环节,在培养计划和培养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学术研讨和交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科研立项和科技成果评审,完善导师课题制。新世纪的头三年,我校为社会输送了300余名高质量、复合型的研究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校培养的博士生吴国华的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硕士生李海涛等获黑龙江省首届优秀硕士论文奖。

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管理人员的首创精神;严格评审,积极激励,启动学科梯队培养工程,导师遴选、学生参与,课题为纽带发挥交互主体性。科学与人文交融,形成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新理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