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受职业中介

2003-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于艳新 我有话说

北京市某区劳动监察大队近日接到一起关于非法职介案件的举报。该举报人说,那天她与另外两受害人在一家职介所求职,并且每人预交了400元所谓的服装费,但当他们去用人单位报到时,负责人说并未对职介所有过任何招聘委托,之后这三人又被职介所推荐到另一家企业,结果却与上次一样,她们这才发现自己受骗。现在,该职介所已被依法查处。但劳动监察大队有关负责人说,由于目前职介市场有许多不规范之处,求职者对此要有所警惕。

非法职介:黑洞多

职业介绍中心本是为求职者提供有效信息的诚信服务机构,可是许多非法分子利用职介之名诱骗求职者,敛取钱财。笔者日前暗访了北京市某区一家打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旗号的职介所。其窗外挂一招牌,上面印有“保姆、导购、文秘”等各类就业信息,进入办公室,里面空间狭小,不足十平方米,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两部电话,两张办公桌。刚进门,那工作人员便殷勤地招呼,询问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当听说笔者是从农村来的想做导购或保姆时,她简单问了下年龄、学历便胸有成竹地说:“我们正好有这方面的信息,你带上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再交上150元钱,和我们签一年合同,我们就可以马上给你联系单位去面试”笔者又问该职介中心是否手续齐全,用人单位是否属实可靠,她很肯定地回答:“你放心,我们是合法的,用人单位也不会有问题”,并拿出一大叠已经签署过的合同单给我们看,还声称春节至今他们还没有过不良反馈。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在她接听时笔者隐约听到对方说什么押金问题,那工作人员说:“什么押金?之前他们没跟我们说要押金呀,等我再和他们联系一下吧”。然后匆匆挂断电话继续跟我们侃。

事后,笔者拨通了这家职介所所在区的劳动局的电话,查询该职介是否合法,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劳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看一职介是否合法,关键看墙上是否挂有职介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三者缺一不可。另外他们的场地要达到50平方米以上,至少有五名工作人员及10万元的注册资金。

合法职介:门槛高

其后,笔者又暗访了一家合法的职介中心,该中心营业大厅宽敞明亮,数名工作人员服装整洁统一,墙上挂有劳动局核发的职介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职介中心简介、服务宗旨等,每位工作人员桌上都放有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和一摞劳动介绍合同及收费单,上面都盖有职介中心的印章。笔者当时心想:这家是正规单位,求职者在这里找工作应该可以放心了。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听说笔者是从农村来的、文化水平不高,想找份合适的工作时,工作人员一脸无奈地回答:“不行,你这个条件很难找到工作,我们介绍的都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单位,这些单位用人的要求较高,即使是工人岗位也在年龄、户口、学历上有很多要求”。当时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是大学本科学历,想找一份管理工作,那位服务人员又说她年龄超过30岁,很难有单位接收。她还补充说:“我们这是合法单位,才肯跟你说实话,碰上黑职介,他们才不理这些呢,嘴上说有岗位,收完你的钱就撒手不管,打官司也没法打。”

专家点评:就业市场信息不畅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吴春波教授分析说,目前就业市场上信息不畅,求职者很难从中获得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而且政府部门对职介要求高,限制条件多,许多职介机构达不到要求就非法经营。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然而因为是非法的,他们提供的信息没有法律保障,求职者一旦被骗也常是投诉无门。而那些政府主办的合法职介又大多只负责给国企等大型用人单位介绍人才,对下岗工人和进城打工的农民找工作帮助不大。吴教授指出,目前职介在促进就业方面作用还很小。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招摇撞骗,破坏了市场秩序。监管部门人力有限,要想彻底整顿职介市场,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群众一旦遇到此类事件,应及时向当地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