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2003-04-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梁若冰 我有话说

编者按时下,在北京的图书馆、博物馆甚至书店里,经常有一些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文化讲座。这些讲座,小而言之,只是一次次知识的宣讲,大而言之,则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这方面,中国现代文学馆组织的星期义务讲座无疑是开风气之先、具有示范作用的。这里,一时间竟出现了作家学者主动报名讲演,听者以能占有一席之地为荣的局面。可以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进入学术殿堂之时,就是我国国民素质快速提升之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逢双周日早晨8点多,中国现代文学馆多功能厅就几乎没有空位子了。人们从京城的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甚至从廊坊、天津乘早班火车赶来。这些“铁杆听众”来到这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虔诚地享受文学的盛宴——与他们所喜爱的作家、学者、艺术家面对面,聆听他们积十几年以至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星期义务讲座。

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项目

“文学馆的星期义务讲座是浓缩的精神文化营养液,它已成了我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项目。”67岁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编审薛连通的话,代表了许多听众的心声。原来他从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建成后的第一场讲座开始,几乎一场没落过,不但听,还做笔记、录音。受他影响,70多岁的哥哥也常常一起来听。从去年开始,他还义务为每期讲座的文字做整理工作,互联网从去年开始发表薛连通每期整理的4000字的讲座摘要。

从2000年夏开始,每两周一次的星期义务讲座已举办了78场,场场爆满,3万余人次享受过这里的文化盛宴。很多听众反映,听讲座获得了很大精神享受,情感愉悦,人格境界得到提高。有些离退休的同志说,听讲座让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也使某些不良情绪和心态得到了舒缓和化解。

专家学者义务传播先进文化

在现代文学馆新馆建成的两年多时间里,来这里演讲的是一串响当当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名字:周汝昌、余光中、柳鸣九、蓝英年、金开诚、冯其庸、从维熙、文洁若、陈漱渝、叶嘉莹、田本相、余秋雨、雷达、杨义、李辉、戴锦华、白烨、邹静之、刘震云、格非、邱华栋、钱绍武、黄永玉、赵汝蘅……他们的讲座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从文学到艺术,可以说内容丰富,集合起来俨然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在这里,听众可以与著名作家、学者近距离接触,并能直接提出问题,得到答案。他们说:“我们赶几个小时的路、换几趟公交车也值”;“这些名家或舒缓或急促、或幽默或风趣的讲解,使我们真正理解了文学艺术的奥妙。”

星期义务讲座能够长期坚持,得益于现代文学馆工作人员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他们认为,作为公共事业,有责任向更多的人展示文化的魅力,让文学艺术陶冶更多人的精神,让文艺的营养滋润更多人的心田……文学艺术爱好者比例大了,国民的整体素质自然会得到提高。

从去年开始接任舒乙馆长主持星期义务讲座的研究员傅光明,在谈到讲座的意义时说,我国从“五四”以来就有文学演讲的传统,许多文化大家都曾是出色的演讲家。文学馆要把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延续下去,为传播先进文化做出贡献。

不少人习惯于在文学馆度周末

两周一次的义务讲座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各个行业和层次的听众,不少人已经习惯于在文学馆度周末,把在此听演讲当做一种休闲方式和精神享受。有的听众听着不过瘾,嫌两个半小时的演讲时间短,要求增加时间和频率。而视听媒体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AM603兆赫播出的演讲精华,使受众开始辐射全市和全国。讲座结集的出版物《在文学馆听讲座》目前已出版五本,第六、七本也即将问世。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王府井新华书店、北京外文书店、万圣书苑等单位,近年来也先后开始为读者和观众举办各种形式的义务讲座。听丰富多彩的星期义务讲座,正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