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同心协力铸金兰

2003-04-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高晓明 我有话说

近日,记者随第十次日中经济合作项目记者考察团赴甘肃省进行了3天采访,亲眼目睹了中日经济合作取得的巨大成果。

日元贷款
促进整治大气和水环境

一下飞机,我们就来到兰州市大教梁住宅区,实地考察利用第四批日元贷款兴建的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过去,兰州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兰州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利用第二热电厂的热源实现城市集中供热就是重要一项。这项工程利用日元贷款1.72亿,已于去年10月竣工。项目建成后拆除或免建分散小锅炉500多台,每年可少耗煤20多万吨。

在一户居民家中,女主人申素兰说,实行集中供热后,冬季供暖有了保障,环境也干净多了。现在从窗户望出去,是过去看不见的蓝天,家里也总是干干净净。

随后,我们又来到七里河安宁区污水处理厂工地,这个利用了14.29亿日元贷款的项目采用先进的生物循环反应池工艺,预计明年底全面建成后,可日处理污水20万立方米,占全市污水总量的20%以上。经过处理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基本可以改善黄河兰州段水体环境质量。

最后我们又来到利用34.51亿日元贷款的兰州市供水扩建工程,看到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日处理30万立方米的沉淀池。据介绍,工程建成后,出厂水质明显提高,供水量也将满足全市的用水需求。

技术合作
提升经济技术管理水平

次日一早,我们驱车近200公里,考察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节水改造示范项目。这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的中国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灌溉面积近百万亩,使昔日干旱的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了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绿色屏障,安置了周边7个县的30多万移民。在西铜村,从芦阳乡迁来的华老汉对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满意。他们现在用灌渠的水浇地,小麦亩产450公斤,比原来在芦阳时高近200公斤;玉米亩产则达到700多公斤。生活用水也有了保障。

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和管理手段落后,工程的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景电一期工程作为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从1998年开始实施。2001年又成为中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示范项目的3个重点示范灌区之一。在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日方专家帮助中方进行泵站和渠道的管理自动化改造,制定水管理设施操作规定,培训管理人员和普及节水灌溉知识与技术,从而为中国灌区的现代化管理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无偿援助
改善少数民族教育状况

最后一天,我们考察了日本政府无偿援助少数民族地区中等学校器材装备项目(第二期)学校——兰州民族中学。这所学校1999年获得了日方援助的价值1.3592亿日元的教学器材。3年多来,这批器材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兰州期间,我们还接触到了在兰州大学日语系任教的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的园田由纪子小姐,她说来到兰州半年多,与她的20多个中国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甘肃省科技厅张怡静处长介绍说,由纪子小姐鲜活的教学方法,给兰大日语系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而且通过她的努力,也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日本和日本人,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通过3天的考察,大家有一个共识:虽然中国正在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中国特别是像甘肃这样的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仍然是中国发展所需要的。中日两国虽然在历史上有过一些恩怨,但两国人民之间兄弟般的金兰之谊一定会地久天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