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个代表”是十六大的灵魂

2003-04-09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十六大的灵魂,它统领全局,贯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此次代表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是对十三年基本经验的科学升华

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回顾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地总结出十条基本经验,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这十三年是极不寻常的十三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顶住国内国际政治风波的巨大压力,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理论,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党的十四大又作出决策,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同志逝世后,面对种种猜测和议论,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郑重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从而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凝聚了党心民心。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我们十三年来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列主义经典文献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开创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后,毫不动摇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立足时代、顺应历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和非凡智慧。这就使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使得改革开放事业既不迷失方向,又蓬勃发展。从十四大正式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同时,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使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此外,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得到实现;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台独”等各种分裂图谋一次次地遭到失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三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容应对,胜利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了二十一世纪,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正是在这十三年中,我国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健康的发展时期,这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探索的岁月,更是一段辉煌的岁月,其最鲜明的特征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归纳起来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是十六大的重要议题。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既总结了十三年来的巨大成就,同时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国情进行了冷静客观的评估,指出目前人民生活尽管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老百姓对“小康”情有独衷,过上殷实安康的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魂萦绕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借用这一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概念,同时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而使得所描绘的社会发展蓝图更易被人理解,更具吸引力。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立足国情,认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在二十世纪末步入“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遵循这一思路,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那么,这两种小康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与现在达到的以经济指标为主的小康相比,未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指标更为全面。十六大报告将后者的特征概述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具体提出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八项任务,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九项任务,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六项任务,另外还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等。总之,十六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特征和内涵,科学地解答了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十六大的主题中提到了这两个“全面”。它们互为一体,密不可分,高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之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确立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换句话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落实。“三个代表”是思想灵魂,“小康社会”是具体目标。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为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目标不断得到实现。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写进了党章,强调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可谓顺乎党心,合乎民意。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实践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一科学论断,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正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十六大才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因此,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和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执笔:夏春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