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示范高中建设 打造优质高中群体

2003-04-1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荆门是地处鄂中腹地的一座新兴中等城市。1997年,全市在湖北省率先实现“普九”目标后,市政府及时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提出要在不断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质量的同时,借助“普九”的联动效应和高校扩招的“拉力”作用,积极实施“增容、重组、创优”三大举措,构筑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高中阶段学校52所,在校学生达7.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其中普通高中26所,在校学生58078人,62.3%学生进入市级以上示范普通高中学习;截止到2002年,全市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6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一批示范性、特色型的普通高中学校正脱颖而出。

增容:扩大城区高中办学规模

1997年以前,全市县级以上城区仅有单设普通高中8所,在校学生不足14000人。随着近几年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普通高中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区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使普通高中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市教育局按照普通高中学校逐步向城区集中、走规模发展道路的布局调整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县级以上城区普通高中进行“增容”,先后投资近3亿元,使城区普通高中通过老校新建、名校扩建、兴建新校、初高中分离等方式,由原来的8所,增加到12所,校均规模由1750人增加到2310人,其中六所县市区一中的校均规模由不足2400人增加到3100人,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

重组:盘活高中阶段教育资源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过去一段时间,荆门市普遍高中教育需求和中等职业教育需求出现失衡,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不足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闲置的矛盾比较突出。顺应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变化,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进行“重组”。一方面,对社会各部门主办的中职学校,或与公办普通高中实行普职融通、强弱联合,或内部改组,创办综合实验高中班;另一方面,引导城区周围的企业子弟学校实行两个“分离”,即办学模式实行高中与义务教育阶段分离,办学体制实行学校与企业剥离,面向社会招生。通过这些改革,不仅使13所陷于困境的中职学校和企业子弟学校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焕发出生机,而且使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的年招生规模增加了近8000人。

创优:提高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

在整体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同时,荆门市教育局着力引导各高中学校,用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作指导,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办学水平。2000年春,市教育局提出全市普通高中要按照“统一部署、分校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用五年时间分别达到市级示范高中的办学水平,并以百年老校市龙泉中学为龙头,以钟祥一中、京山一中、荆门市一中、沙洋中学、东宝中学等县市区一中为骨干,实施“创优”工程,打造荆门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群体,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在过去三年的创建活动中,各校相继实施了以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以推动学校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名师工程和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程。目前,市龙泉中学、钟祥一中已先后通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成为省级示范普通高中,荆门市一中等10所学校也相继成为市级示范普通高中,思想先进、设施标准、管理规范、师资优良、环境优美已成为这批学校的真实写照。

荆门市教育局局长杨想森告诉记者,目前,荆门人力资源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8.3年,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学龄人口变化趋向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强烈需求,要求我们在十五期间,必须构筑优质高中发展的平台。在构筑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我们采取扩建名校、迁建老校、兴建新校、初高中分离、企业学校剥离、大力发展综合高中和民办高中等多种方式,妥善处理了普通高中发展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队伍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发展中职教育、推动民办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关系,使高中教育资源实现了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协调发展。记者从采访的荆门市几所较具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实践中,实际感受了他们发展优质高中教育的足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