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二次创业如何迎接新挑战

来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报道(下)
2003-04-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二次创业如何迎接新挑战,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任务,如何解决资金紧缺、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各地高新区都在积极探索,经济学家们也在努力研究。

加快形成产业规模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胡必亮认为,增强高新区经济,一定要形成产业化,这样也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东认为,产业化是个过程,最终目标是要形成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化也可以作为产业化的延伸。

专家们认为,产业上规模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单一产品要规模化;第二,通过各个产品的规模化,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第三,最终实现高新区产业的规模化。胡必亮认为,这主要是入区企业在数量上和产值上都要形成规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规模不够大,企业数量也不够多,基础设施和人才都不能做到有效的资源共享。

谈及实现产业化,胡必亮说,这需要高新区管委会有意识地去组织。要注意,如果入区企业之间技术差别大,人才差别大,人才、资金的流动和技术的转移,就难以实现,企业的并购、重组也不便进行。园区的特点显示不出来,人家就不愿到你这里来。如果在一个区内形成类似的企业群体,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资源能做到共享,有利于做大企业内部规模和企业外部规模。

对于产业结构比较雷同问题,杨凌农业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俊认为,需要各个高新区、甚至各个区域之间加强协调,“错位发展,共同推进”,各自在产业链中占据哪一段,应该有个分工合作。尤其是区域上比较接近的高新区。这些需要从宏观上去把握,在政策、资金投向各方面去加以引导,可以由更高一级的机关来牵头协调。

采用多种途径、方式筹资

陈俊认为,要探讨如何使国家很少的投资,起到一个滚雪球的芯的作用,吸引很多的社会投资。

西安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金乾生指出,要运用多种融资手段,既有通过银行的借贷融资,也有园区以组团方式、招商方式的社会融资、开发企业通过股份上市在资本市场融资等多种模式。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在创业初期很难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采取一业主导、多业联动模式,即高科技是主导产业,信息、中介、房地产等作为配套产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昆明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兴华说,招商引资应作为重头戏,需要健全机构,鼓励各方广泛参与,在国内外建立信息网络,还要有好政策,做到以小引大,以单项企业引配套、引产业链。10年来,昆明高新区年引资额从最初的1个亿发展到2002年的20.56亿元人民币。

刘东认为,资金短缺是各国企业成长中永恒的问题。如何解决?政府不可能出面担保。政府可以做的是疏通渠道,沟通信息,创造一个银企沟通的平台。比如在融资上,企业有很好的项目,政府不是命令银行贷款,而是建立银企合作的渠道、机制,创造一个银企相互了解的条件。帮助银行了解企业,帮助企业了解银行的程序。此外,要逐步推进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

寻求解决发展空间受限的多种方式

一些开发区提出需要调整规划。陈俊说,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伴随产业布局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会向新兴产业、新兴开发区靠拢。希望这方面有相应政策。张兴华提出,二次创业要扩大发展空间,有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恐怕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个对开发区扩充规划的问题。

同时可以向国外发展。张兴华说,目前我们开发区正在考虑怎么往外走的问题,要多拿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而企业配套部门、生产基地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是经济学家的看法。刘东认为,可能有些开发区在早期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这么快,适度地做些行政区划的调整也很必要。这些年很多高新区都作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同时也要看到,开发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房价必然会贵,发展成本会越来越高,入区企业面临着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把生产基地或是配套部分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转移,这也是自然规律。硅谷前些年创业条件出现恶化趋势,因为房价越来越高,创业环境就差了,很多企业考虑外迁。中关村的房价也很贵了。一些经济学者曾考虑过,中关村应该成为大公司的总部,研发的聚集地,是个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聚集地,生产基地就不一定在中关村了。不一定什么都在这里。比如联想的生产基地就在广东惠州。很多电脑公司的生产基地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那边和海外联系较多,人力成本和进口零配件成本相对较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