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冷静客观看“非典”

2003-04-14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陈勇 葛秋芳 姜岩 我有话说


非典型肺炎,在世界其他地方更多是以“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或英文简称SARS而知名。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疫情报告说,到4月11日全球有2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非典型肺炎病例,疑似感染者总数达到2890人,其中116人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在第一份全球疫情月度报告中认为,非典型肺炎“看来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第一种严重和易于传染的疾病”。世界一些地方闻“非典”而色变,甚至采取了关闭国门的做法。但各国专家们指出,人们应该更冷静、更客观地看待这种传染病。

美国《商业周刊》文章援引医学统计说,全球每年死于肺结核和疟疾的患者各有200万人,仅一种流感每年就造成25万例死亡,而非典型肺炎目前治愈率约为80%、死亡率不到4%,在各种传染病中远称不上严重。美国著名制药企业法玛西亚公司的临床部主任乔恩·布鲁斯评论:“基于我们现有的知识,相对于我们已知的其他疾病,它还不是那么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也特别指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一些国家,在非典型肺炎统计中提供的是“疑似病例”数字,也就是说,其中部分人实际上不是“非典”患者而仅是症状相似。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朱莉·格贝尔丁也证实,美国官方通报疑似病例数字为的是对所有患者负责。

历史上,类似的新爆发传染病也曾使人们惶惶不安。比如,20世纪80年代疯牛病在英国现身时一些专家预计,英国经由疯牛病感染新型克雅氏症的人数可能高达50万,这一判断曾在欧洲和世界引起多年恐慌,然而到20世纪末实际确诊的新型克雅氏症患者只有55人。

“非典”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爆发后,各国立刻携手参与防治工作。海曼在他提交的最新报告中用“史无前例”来形容防治和研究的迅速进展,报告说,“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科学家以史无前例的合作精神连续工作”以应付非典型肺炎的威胁。

迄今,各国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和研究中的主要成就包括:分离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它极有可能是导致“非典”的病原体;高效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快速;越南、加拿大多伦多等地区先后控制了疫情蔓延,泰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也没有新增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感染变化曲线显示,新发作感染者的数量3月下旬以来一直在稳步减少。

在中国,“非典”是一种局部性传染病。中国各级政府对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并采取大量有效措施,医务工作者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奋战在第一线。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尽管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告诫人们要保持警惕。它说,非典型肺炎是“对国际卫生一个特别严重的威胁”。首先,人们对“非典”病原体本身及其传染机制目前还没有足够了解;其次,病原体有可能进一步变异;第三是从现有材料分析,“非典”传染并不受地域和人群限制,有可能跨国、跨人群快速蔓延;最后,它初期没有表现特殊症状,增加了传染的危险性。

“非典”的出现使疾病跨地域蔓延的危害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一些传染病也随之扩大危害。比如,最早发生于英国的疯牛病如今已经蔓延到日本,即使禁止进口英国牛肉和饲料都收效甚微;最早在美国发现的艾滋病,现在已对全世界的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今后,类似的威胁还可能出现。

世界应该如何应对“非典”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威胁?完善公共危机的早期预警、实现快速反应当然非常重要,但在全球化的时代,建立国际合作的良好机制或许更加关键。

对这次全球防治非典型肺炎中取得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归功于它新创立的合作机制。它在报告中特别指出,迄今人们对“非典”认识的显著进步,“说明了国际合作的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相信,通过全球合作,人类完全可以战胜类似“非典”的全球性疾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