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芷江小流域引来珍禽鸣山涧

治山治水又治沙 荒山披绿水渐蓝
2003-04-14 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杨必坤、杨秀和 记者 王远方 我有话说

本报讯 4月初,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晓坪溪村呈现一番喜人景象:周围面积有5000多亩的十来个山头,全部动了“平面手术”,一排排梯田整齐排列;一条条混凝土排水沟四通八达;一口口沉沙池与排水渠相连;垄间道路纵横,树木苍翠;路边青草护坡,黄沙不现。近年来芷江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高标准实施小流域治理,使一块块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色农庄。

芷江境内沟壑纵横,大于25度的坡耕地占全县总面积的55.9%,过去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荒山荒坡面积增到10.05万亩。经过反思,全县干部群众决心把治山治水治沙、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自1997年被列为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县后,该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位,采取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分层分阶段对山上、河岸、河床进行重点治理。5年时间投入7780万元,对山上易造成水土流失的8500多亩荒坡,全部改造成平整的层层梯面,梯地外高内低,外作田埂,内挖导沟,做到土不下山、水不乱流。梯田里大规模营造根系深广、生命力强、蓄水性能好的生态林木,间种经济果木林,大力采取生物措施进行防治。河岸筑堤挡沙,植树固沙;河中清淤扫障。年治理资金投入相当于30年的总和。如今穿行在该县20多个乡镇,龙神溪、泥溪、庙溪等上百条溪河,经过生态治理的景致随处可见。流经全县最长的水河两岸还筑起了防洪大堤,建起了林荫蔽日的百里防护林带。

持之以恒治山治水,换来了绿水青山。5年来,全县完成治理面积101.1平方公里,新封山林49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48万亩,整治溪河上百条,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7.4个百分点。经过治理,大部分河流两岸满眼绿色,河中涓水细流,多年未见的林麝、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10多种珍禽又在山涧出没。全县人均纯收入也由治理前的800元增加到了去年的2055元,水利部、财政部评定其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示范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