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比利时为何摒弃“跨国法权”

2003-04-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 我有话说

比利时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上月通过了关于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跨国法权”修正案。4月5日晚,参议院又以多数票通过了这项修正案,从而摒弃了这项从1993年出台以来就给比带来不小名气,又带来很多外交上的尴尬与麻烦的“跨国法权”,使它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按照原法律规定,无论当事人国籍、犯罪行为发生在何地,只要被控告犯有战争罪、反人类罪和大屠杀罪,比利时法庭都可受理起诉,并对其展开司法调查和审判。布鲁塞尔的法庭根据这项“通用法权”授予的跨国司法职能,可以不受各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豁免权的限制,追究任何在位和退位的外国“独裁者”或公民侵犯人权、胡作非为的法律责任。

2001年6月,布鲁塞尔重罪法庭根据这项法律,审判了4名被告参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胡图族人。作为跨国司法审判的一次尝试,该审判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不少国际人权组织表示欢迎,但一些司法界人士则提出质疑,认为“假如联合国189个国家都可以各自行使这种法权,必将成为一片混乱。”“跨国法权”不能滥用。

去年,比利时正式起诉以色列总理沙龙,追究其在1982年黎巴嫩大屠杀中的责任,从而引发了争议和外交摩擦,比、以关系出现了危机。以宣布比为“反犹国家”,撤回驻比大使。去年上半年比利时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希望在调解巴以冲突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因为比以之间的矛盾,由比利时首相率领的欧盟高级代表团在以色列吃了闭门羹,沙龙拒绝会见代表团,并大骂比首相是“杂种”。

不久前,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等人被伊拉克公民以发动1991年海湾战争、犯有反人类罪在比利时起诉。这使美国政府十分紧张。在北约和欧盟内部涉及是否对伊动武的问题上,比利时同法国、德国站在一边,同美英“主战派”一方关系出现裂痕。日前,美国驻北约大使在接受新闻界采访时警告:如果比利时不修改那项可以随便起诉外国领导人的法律,并坚持其使北约陷入内部分裂的反美立场,那么北约总部将不得不考虑迁出布鲁塞尔。

比利时联邦政府首相和外交大臣近日都表示,比反战的立场不会改变。同时指出,应尊重外国领导人的豁免权,认为有必要对“跨国法权”进行修改。比首相表示,外国领导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必须受到尊重。只有被本国司法当局取消了豁免权的政治家,才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联合国海牙国际刑事法庭前不久正式成立,更使比“跨国法权”的重叠作用受到质疑。为了缓和同美、以等国的矛盾,不使自己陷于外交被动,比联邦政府提请议会修改该法律。就在美国务卿鲍威尔访问北约总部前夕,该修正案在比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获得通过。日前,北约总部扩建的新址建筑方案得到布鲁塞尔大区政府负责人的批准。他认为,如不修改“跨国法权”,北约很可能考虑把总部迁出布鲁塞尔。

修正后的法律规定,如果犯罪行为没有发生在比利时境内、犯罪嫌疑人不是比利时公民或不在比领土,或受害人不是比公民或未在比居住3年以上,都必须由检察机关决定诉讼是否有效。按照新法,比利时在接到诸如对沙龙、老布什和鲍威尔等人的控告时,将分别呈送各国司法部门,由当事国决定是否受理。

以色列驻比利时大使目前已重新返任。但不少人权活动组织表示遗憾,认为这是比利时在捍卫人权旗帜立场上的倒退。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比利时“跨国法权”,像一件伤人又伤己的利器而被搁置起来,并将存入历史的记忆。

(本报布鲁塞尔4月1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