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

随感录
2003-04-15 来源:光明日报 王君 我有话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还要不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不仅再一次强调坚持“两个务必”,而且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应该看到,我们今天所讲的艰苦奋斗同过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能把今天的艰苦奋斗理解成长征时的吃草根树皮,也不能理解为五六十年代那样的“缝缝补补又三年”,或者一定是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和不计生命代价地工作。狭隘的理解结果必然是否定艰苦奋斗的必要性。艰苦奋斗在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例如在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好起来的今天,交通、通讯设备是否够用就行,而不是去追求高档次?工作招待是否过得去就可以,而不去追求排场和奢华?是否还能够经常深入到工作第一线和困难群众之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总之,艰苦奋斗是指不计较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投入地工作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社会条件变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需要。我们要发扬的就是这种精神,而不是过去的某种具体形式。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但是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也是社会对执政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干部,珍惜一分钱、一粒米,是因为它们都是人民在艰难条件下提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大量资源,但这些资源绝不能成为奢侈浪费的资本,而是为人民代管的财富,是人民的血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开支是纳税人提供的。现在许多人习惯上把地方官员称为“父母官”,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观念。实际上,人民才是官员的衣食父母。拿为人民代管的财富去挥霍浪费,是极不负责、极不道德的表现,唯有艰苦奋斗才是真正人民公仆应有的精神状态。

艰苦奋斗是人民对执政党党员干部的深切希望。执政本身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带领人民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如果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是艰苦奋斗、兢兢业业,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铺张挥霍,寻求享乐,那么就会让人民群众大失所望,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没有希望。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一个领导干部具备了这样的精神状态,才会拥有人格的魅力;整个领导干部队伍具备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党才会拥有战斗力和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我们的事业才会走向成功。

近年来许多领导干部堕落的事实说明,腐败往往是从贪图享乐开始的。一个人一旦贪图享乐,忘记了艰苦奋斗,就会逐步走向把个人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的歧途,进而去不择手段地攫取个人利益。

应该承认,享乐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因此,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整个干部队伍来说,如果没有从根本上给以保障的严格的硬性制度约束,仅仅依靠个人的觉悟、组织的提倡和思想政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制度的建设和运行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民主,让群众对领导干部有更大的监督权;管住人,从制度上保证那些党性强、群众认可的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被提拔,一旦发现利用职权挥霍浪费、贪图享乐、进行权钱交易者,即予以坚决处理;管住钱,堵塞诸多漏洞,实行财务公开,加强财务审查和监管。从某种角度说,在制度上对那些挥霍浪费、贪图享乐的领导干部进行防范、制约,对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具有根本的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