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剥离阵痛

2003-04-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编者按:2000年,中国电信实施了“主附(辅)分离,精干主业,壮大实业”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改革的目的是将中国电信的非经营性资产和非主营业务从主业中剥离,卸掉国企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保证中国电信成功走上国际资本市场。本报今天推出的杭州市电信实业公司是中国电信改革中涌现出的一个典型。伴随资产和业务剥离而告别计划经济投身市场经济的广大电信实业员工,经历了剥离的痛苦、彷徨,在总经理李海平的带领下终于奋起,短短两年时间,一支士气低落的队伍很快振奋起来,成为一支极富战斗力的能打硬仗的国有企业团队,公司也成为经营管理业绩骄人的企业,李海平则成为一个颇受业内关注的优秀企业管理人员。这一典型展现了改革的主体——广大中国电信员工在体制变革和利益调整中的情感历程,反映了国企员工投身改革的精神风貌,对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2003年3月19日。

杭州市钱塘江畔的钱江大厦6楼会议室。

杭州市电信实业公司正在召开即将重回电信主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会议。根据中国电信上市的需要,“两代”业务(代营业、代维修)已经重新划回主业。此刻,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梅林代表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海平向他们宣布人员划回主业的决定,同时找干部集体谈话。

公司业务发展中心副主任张跃龙默默地听着刘梅林带有告别意味的讲话,心头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两年前,作为从中国电信中剥离出来的员工,他与广大职工一样,也曾深深地失落过,为自己的前途,为公司的未来而担忧。而仅仅两年之后,他却对这个企业产生了深深的依恋。

平心而论,他与李总并无私交。但他深知,是李总给了他一个平台,使他的才能得以施展。他事后对记者说:“我依恋的是公司的环境和氛围,是李总人格的魅力。”

同样的感情也萦绕在八区局局长王晓东的心头。他曾说过:“在李总下面工作是我的福分。”

其实何止他们俩呢。张跃龙发现,与会所有中层管理人员的脸上都罩上一层淡淡的忧伤,大家都默默地聆听着,他们的目光中都在期盼着什么。

“李总出差,无法和大家见面,他要我转达他对大家的问候。他说,两年来,你们为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你们,他回来还要向你们有所表示。”

是的,李总没来。张跃龙蓦然明白,在自己的情感空间中,有一块属于总经理李海平。此刻,与会者心中洋溢着的都是对这个公司,对李海平,对整个领导班子的深深的依恋。

“如果没什么其他事,会议就到这里吧。”刘梅林宣布会议结束。

然而,会场上没有平时那种一宣布散会就传出的椅子挪动声,大家沉默着,竟没一个人离开。

谁都不愿走。两年前从杭州电信主业剥离出来时,大家都不愿到这个前途渺茫的新公司,但那不是依恋,那是对主业优厚待遇的依赖。可是两年后,当他们要回主业了,他们却对这个新公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过去的两年,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考验,也与这个公司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两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一幕幕难忘的经历此刻一一在眼前展现……

承受改革阵痛

中国电信主附分离的消息一传出,杭州市电信分公司马上人心浮动,一片哗然。

作为国家27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之一的中国电信集团是近年中国电信业改革的产物。1998年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将邮电部改成信息产业部,下属邮政总局和电信总局。为实现政企分离,电信总局于2000年7月成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8月,中国电信集团下文,提出了“主附(辅)分离,精干主业,壮大实业”的发展战略,这一改革的目的是将中国电信不良资产以及辅助工种从主业中剥离,甩掉非盈利性资产和冗员的包袱,轻装上阵,准备上市。

2000年岁末,杭州电信的剥离工作开始启动,人随事走,物随人离,成建制硬性划分,1000多名职工将被划分到即将成立的杭州市电信实业公司。

作为国有大企业,长期以来,杭州电信的职工工作、生活在这里,为杭州电信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杭州电信充满感情。

2000年8月,杭州市电信局改成电信分公司,在撤消电信局前,干部职工纷纷到原电信局的牌子下拍照留念。现在,他们又要离开分公司了,改革正在一步步将他们逼进市场经济的大海里,他们一时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一些将被剥离的职工说,在杭州电信工作了几十年,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大半生精力,现在却把我们当成负担和包袱一脚踢出,公司的数十亿元资产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如今“剥离”掉的全是“不良资产”——房子是旧的,办公楼是偏远的,汽车是破的,设施是落后的,被剥离的职工也成了“不良资产”被抛弃,因此,职工心里充满了怨气。

剥离是国家不可动摇的决策,为了中国电信的明天,必须这样做。但对于被剥离者,这一事实却难以接受。

剥离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浙江电信系统11个地市分公司共有3000多人将被剥离,杭州电信就占了1038人。

杭州电信实业有限公司在紧张筹备中,所有剥离出来的人员都集中到这个公司。谁将是这支队伍的领军者?

承担剥离阵痛

新建成的杭州电信大楼华丽气派。和其他公司领导一样,李海平的办公室宽阔明亮,设施齐备,环境舒适。窗外艳阳高照,金秋十月杭城满城的桂花香阵阵袭来,而此时李海平却没有心情欣赏这浓浓秋色。

1994年他就是杭州电信局的副局长,作为分管基建、后勤、三产的领导,他很清楚,中国电信要剥离的恰恰是他分管的一块。如果说要有一个局领导将去承担杭州市电信实业公司总经理的话,他是当然的人选。

李海平1954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当过兵,从小就喜欢无线电的他,退伍后被分到杭州电信局工作,真可谓如鱼得水。1984年,他成为杭州市电信局618分局党支部副书记,是当时最年轻的中层干部,此后历任组织科长、局长助理兼市话营业部主任、电信局副局长,他还是杭州市信息用户协会会长,杭州市通信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杭州国际商会副会长,杭州市部省属单位劳动服务企业协会副会长,区人大代表。军人家庭出身加上军营的历练使他养成了果敢刚毅的性格,他为人正派,办事果断,处事公平,是一个经过多种岗位锻炼,工作经历丰富的企业领导干部,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尽管几乎全局都在议论实业公司总经理的人选,但局领导班子却是异乎寻常的平静,大家似乎都在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谁都不愿提起此事。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位置不好坐。

此刻,李海平陷入沉思中。他不是那种成则居功,败则诿过,见利伸手,遇难避让的人。当领导的,平时都说拥护和支持改革,可是这回改革真改到自己头上了,眼见得被剥离自己利益会受损,才真切地感觉到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啊!难道只能让职工承担改革的代价,自己利用选择的机会去享受改革的成果?在利益得失面前,将考验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想到多少年来血脉相通的员工,没有理由可以抛开他们不管而做出退缩的选择!

亲友得知他可能去实业公司任职,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他是正处级的资深副局长,出于道义而断送仕途实在太欠考虑,以和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求留在局里应无问题,机会随时会有,而如果去实业公司,个人的机会和收入都将减少;此外,新公司市场风险大,实业员工个人收入比主业要低得多,员工队伍难领导……

但是,让谁去挑这副担子呢?

历史每推进一步都伴随着阵痛,必须有人承受这种阵痛。那就让自己承受这种阵痛吧,让生命的航程中再经历一次艰苦卓绝的拼搏吧,他作出了决定。

电话铃蓦地爆响起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听筒那头传来,是即将就任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卢耀辉。

“有什么打算?去哪里?”电话那头传来卢的声音。

“我还能去哪里!”李海平说。电话里,两人都心照不宣地笑了。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卢耀辉说。

改革鼙鼓动地来,闻鼙鼓而思良将,浙江电信的最终决定是,由李海平出任杭州市电信实业公司总经理。

2000年12月18日,中国电信浙江实业集团公司挂牌成立。

成立大会结束,卢耀辉召集拟出任总经理的各地市实业公司临时负责人开会。走进会议室,举目四顾,李海平愣住了,全省各地市的电信实业公司负责人中,作为电信局正处级副局长,他是全省的一个唯一。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他心里还是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目标凝聚人心

2001年1月16日,李海平被正式任命为总经理。消息传开,李海平的老部下、杭州电信分公司审计部主任刘梅林、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杨军莉主动请缨,放弃主业的优厚待遇,到实业公司工作。李海平顿感如虎添翼,这两员战将的到来大大增强了李海平的信心。

2001年3月6日,李海平走马上任。

3月7日,他召开第一次中层管理人员会议。走进会议室,李海平马上发现,中层管理人员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情绪低落。

这次会议,他将作“施政演说”。他深知,振兴事业首先要振奋人心。此刻,他胸有成竹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环视与会者,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他讲述了公司成立的过程,讲述了剥离对中国电信的意义,并提出了当前“稳定,调整,发展”3个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当前的工作方针:“更新观念,改变方法,营造环境,讲求实效。”他希望中层管理人员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变革,并强调观念的变革和体制的创新是公司发展的必备条件。

“当前,稳定是第一位的事。”他说,“为了实现稳定,我们必须做到:所属各企业的名称不变,各企业的领导班子不变,生产组织关系不变,业务流程不变,考核标准不变,与业主的领导关系不变,职工收入不变。”此时,顾副总经理插话说:“我看可以加一条,代表中国电信的服务品牌不变。”

这8个不变一公布,与会者精神为之一振,希望开始在大家的目光中闪耀。“从今天开始,所有不适合公司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都要改变。我们不再是旱涝保收的国家干部,而是自给自足的企业员工。今后我们一定要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我们与主业的关系是甲方与乙方的关系,电信主业是我们的大客户,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为甲方服务。那么我们还有没有优势?我们有优势。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有一个灵活的机制,我们的员工有着中国电信的优良传统,我们不是包袱,不是不良资产,只要我们依托主业,有中国电信强有力的支持,发挥机制优势,大家努力,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改革需要付出代价,需要牺牲,为了中国电信事业,为了中国电信改革成功,我们必须作出牺牲……”

说着,李海平从身后拿起一张画,并将它高高举起。

这是一幅航海图,画面上,一轮血红的朝阳冲破厚重的云雾喷薄而出,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溅的浪花中,一叶小舟在波峰浪谷中颠簸,4位水手正在奋力划桨,小舟随时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

“我们公司就像漂泊在大海中的小舟,我们已经从计划经济的岸上下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别无退路。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我们这只小舟上的人只有和衷共济,艰难与共,同心协力,奋力划桨,小舟才不会沉没。我相信,我们能经受得起市场经济风浪的考验,我们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太阳升起的地方……”

全场很静很静,突然,掌声“哗”地响起,大家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眼睛里闪耀着希望的光。

掌声经久不息……

3月16日,杭州市电信实业有限公司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杭州市副市长丁德明、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卢耀辉、杭州市电信分公司总经理时永生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李海平还特别安排请职工代表参加成立大会。

在成立大会的宴会上,李海平特地把部分职工请来,并把抵触情绪最大的职工安排在最靠近领导的位置上,名为便于沟通,实则表示重视。这使那些剥离以来一直感觉不好的职工非常感动,从来没有在这原本都是干部参加的开业庆典活动中,离领导这么近,这么被看重。这是一次物质和精神兼得的会餐,职工感到一种新的气氛在扩散,气开始顺了许多。

公司成立之初,为了更好地确定公司的发展战略,3月中旬,李海平请来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和企业管理层一起,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认真探讨和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李海平深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对把握企业日后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经过分析和思考,一个以通信工程设计、施工,通信网络维护和电信业务营销为主营业务,以电信运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市场定位得以确定:通信运营企业的服务商。目标——只是在其前再加两个字:一流!

杭州市第一家通信运营服务商诞生了,这是中国信息化浪潮的产物。

杭州电信实业目标明确,人心凝聚,特别是那次歌咏比赛获奖后。

杭州电信纪念建党80周年歌咏比赛,是杭州电信主业和实业员工自剥离后第一次共同参加的大型活动。李海平在此之前得知消息,4个网络维护区局合在一起悄悄组织了一个大合唱,参赛歌曲直到现在才公开,——《东方红》,他不由得为一贯争强好胜的区局捏了一把汗,一向唱惯了威武雄壮进行曲的员工,能唱出应有的气势来吗?

大幕徐徐拉开,60人组成的合唱队伍分4列整齐地排列着,随着指挥的手有力地扬起,雄浑豪迈的歌声顿时在剧场回荡。歌声唱出了中国电信职工的豪迈气概,唱出了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唱出了他们顽强的无往而不胜的决心,全场的气氛都给调动起来了。

李海平第一个激动地站起来,全场中国电信员工都激动地站起来热烈鼓掌,掌声在剧场中久久地爆响。当全场被他们的歌声震撼的时候,他们也在自己的歌声中抚平了主附分离后积压在心中的不快。

憋着一股劲儿的杭州电信实业员工的演出获得第一名!

思路决定出路

为尽快适应市场经济,转变观念,迅速转换经营管理模式,用市场化的手段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李海平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建立高效精干管理团队,公司员工加上所属企业2300多名员工,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仅25名。

——所有岗位都实行竞争上岗,遴选优秀分子到基层管理岗位上,优化作业组织。

——大力压缩非生产性人员,采用内退等办法改变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局面。

——转换经营机制,4月30日,李海平与4个网络维护区局局长签订了维护费用包干协议。同时,网络维护员工也实行了责任承包,员工收入实行计件考核分配。签约仪式结束后,有30多年网络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的一位局长感慨地说:这是杭州电信史上的第一次。

预定半年的稳定期缩短为两个月,调整和改革为此后的业务发展打好了基础。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公司很快步入正轨,开始正常运行。

2001年7月1日,刚刚调整到位的实业公司新机制迎来了杭州电信史上最严峻的挑战。

实行了多年的电话初装费被取消了!杭州市各电信营业厅人头攒动,申请电话装机的人们涌向受理窗口,杭州城久违了的长队又出现了。

杭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装机热潮。

此前几年,杭州市区的新装电话每年以10万部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00年,市区电话已达96万部,电话拥有量居全国城市前列。

根据公司关于用户申请装机必须在10天内开通电话的承诺,该公司平均每天要装电话1200部,这样的工作量几乎是平时的10倍,并且全市固定电话的正常维修不能中断。

承担这些工作量的是杭州电信实业的267名网络维护员工。

早在一个多月前,杭州市区已出现过一个电话装机高峰,那是5月17日世界电信日,中国电信举行促销活动,给安装电话的用户提供优惠。当时有52名网络维护工被派到绍兴培训,装机任务非常紧迫。以前,遇上这样的情况常常是领导着急而职工却不急,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不高,派工单下得急了多了,有些职工还要发发牢骚。然而,市场机制的引入大大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由于实行计件制,改变了过去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现象,数量和质量形成的劳动价值及时得到体现,员工带着汗水的笑容表明了他们的认同。

新机制牛刀小试。在“5.17”装机高峰中,职工们克服了缺员困难,完成了装机任务。

但这一次新装机数量实在太大,要保质保量实非易事,能否完成任务,李海平心中也没底。但面对严峻的形势,他指挥若定,布置各区局妥善安排,并准备好后备力量,对付万一出现无法应付的局面。

新装机用户纷至沓来,8区局局长王晓东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实行计件承包制后,职工与以前不一样了,多装多得,他们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为防万一,他还是联系了在杭州施工的西安施工队和三墩施工队。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动用这两支队伍的。

各区局也都组织力量,突击安装,力争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安装任务超过平时10倍的情况下,杭州电信实业公司背水一战,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考验。

正是盛夏季节,杭城酷热难挡,持续的三十六七度气温,工人经常必须在室外作业,工作非常辛苦。

开头几天确实有些忙乱,但第一线的职工马上摸到了规律,私人电话,因为白天家里没人,改在晚上装,白天时间为单位安装。

李海平亲自带领公司领导到第一线慰问。看到职工挥汗工作,并且没有任何怨言,李海平非常感动。

“我们的职工太好了!”他说,“他们对电信的感情非常深,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为了工作牺牲了自己个人利益,太难得了。”

王晓东和其他4个区局的局长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他们要等到所有线务工回来后才能下班。

职工的积极性非常高,连中午也不休息,结果,开头几天,就有几位职工在中午时中暑。面对这样的情况,过去催促员工努力完成任务的区局长们,转而督促员工注意休息,担心安全了。

“中午绝对不许工作!”王晓东下了死命令,“必须保证中午休息2个小时。”

中午,各区局都准备了绿豆汤等降暑饮料供职工饮用。王晓东还准备了香烟,职工从外面回来,他就递上一支烟,这使职工们感到非常温暖,干部和员工的感情是这样的融洽。

职工开动脑筋,每天最多可安装15部电话。整个7月,杭州城区共完成了36000部电话的安装。这是杭州历史上装机最多的一个月。

而这个月职工最高收入7000多元,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整个8月仍是装机高峰。直到9月底,装机高峰才过去。

事后进行的新装机回访证明,装机成功率99.86%,满意度89.32%。2001年,该公司实现产值8000万元,利税2500万元,员工人均收入4.9万元,最高的第一线员工拿到7万元。

项目吸引人才

市场经济风谲云诡,竞争激烈。李海平深知,业务上不能光依靠主业,必须不断开拓新局面。1年多的拼搏,杭州市电信实业公司已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此时的公司领导班子精诚团结,职工心畅气顺,企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李海平没有满足,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要自己的品牌,需要新的目标,需要自己开发的主营业务。他和他的战友们开始四处游走,八方出击,他们和香港和记黄浦谈,和香港电信谈,和台湾新世界公司合作,跟踪世界电信的趋势,寻找新的业务领域。

一个机会悄然降临了。

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构筑数字杭州,建设天堂硅谷”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数字杭州”的建设进程。

杭州市的这一发展战略一提出,李海平马上敏感地意识到其中蕴涵着的巨大商机。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电信集团明确提出,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要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当前城市信息化的重点,加快城市社会服务领域的信息化,要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级的要求和当地政府的战略不谋而合!抓住机遇,迎头而上,开辟新的领域!李海平率领他的部属开始扬帆向新的海域进发。

中国第一个完全由企业参与建设和运作的社区信息化试点项目在杭州诞生了。

社区信息化主要包含两层内容,一方面,它是电子政务的延伸:户籍政策、社会保障、医疗、公积金等等,政府部门的各项管理内容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纵向延伸到每个社区,通过社区信息化的试点,可以把这些管理内容进行整合,便于政府管理;另一方面,社区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它的服务性,即要便民利民,给市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就社区信息化而言,杭州并非首创,北京、大连已先于杭州启动,这两个城市都是由政府投资管理。北京在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完全由北京市政府出资,从上到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操作,北京市还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了首信公司。政府投资无疑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杭州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却是完全不同的思路: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百姓受益。政府不出一分钱,完全由企业投资并运作管理,这就是后来的“杭州模式”。李海平便是“杭州模式”的执行者。

2002年3月16日,公司成立1周年纪念日,所属企业迪佛电信信息有限公司承建的外包式呼叫中心96000客户服务热线开通运营。这条呼叫热线以坐席出租、设备出租、人员或业务出租等形式,帮助客户承接业务来电、市场调查、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业务,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2001年5月开始,李海平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决定建设迪佛呼叫中心,并以此参与杭州社区信息化建设。在资源整合、多媒体介入、新技术实施、业务流程管理方面均作出了新的探索,得到了杭州市委和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9月,作为浙江省信息产业厅邀请的仅有的两家企业之一,参加了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曲维枝副主任的汇报;10月,作为杭州市政府城市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96345市民呼叫中心与市民见面。

“同是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的北京和大连也有类似的呼叫中心,”李海平介绍道:“与其不同的是,杭州的呼叫中心是城市信息化过程的服务中心与信息中心。市民呼叫中心采用电话、短信、传真、因特网等目前普及的各种接入方式,只要拨通96345或登陆96345网站,市民就可直接查询各种生活信息,在线商品订购,视听、娱乐节目点播,呼叫家政服务等。”

按照李海平的构想,呼叫中心的商业价值是构建一个信息服务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网络,通过为企业向广大市民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而间接地获得经济效益。这就意味着,杭州市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试点将走出一条商业化运作的道路。

围绕呼叫中心这个项目,杭州电信实业公司不仅拥有了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也吸引了众多人才。从电信主业大客户部办公室主任到国内知名网络运营商的总经理助理,加盟其间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有百多人之众。实现了李海平提高主营业务技术含量,打造高素质经营管理团队的目的。

商海波平

国企改革波澜壮阔。

改革攻坚战主战场:

2002年5月,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北方10个省市改为网通公司,南方3省1市仍沿用中国电信的名称。

11月,中国电信国际资本市场上市成功。中国电信的股票价值中也有被剥离的实业公司的价值,也有那些曾被剥离,现在回归主业和未回归主业的实业公司员工的价值!

2003年3月,中国电信拉开了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转换内部经营机制的序幕:业务流程重组(BPR)在试点公司实施。

改革波及的次战场:

2002年6月,中国电信决定将准备上市的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电信公司的两代业务从实业公司划回主业。

12月,浙江省电信实业公司邀请咨询公司为全省实业公司策划主业上市后的实业公司发展战略。

2003年3月,全省11个市电信实业公司从事两代业务的人员和县实业公司全部电信员工重返电信主业。

经历了剥离阵痛的杭州市电信实业公司:

2002年11月,国家建设部专家评审杭州电信实业公司社区信息化试点项目。

12月,国家建设部信息化建设1000万专项资金到位。

2003年1月,杭州电信实业公司社区信息化软件获浙江省信息产业厅40万奖励资金。

2月,与电信主业签订3500万声讯服务协议。

3月,参与开展省电信实业公司网吧业务。

…………

李海平提出,作为中国电信的组成部分,电信实业不是包袱是资源,要做中国的虚拟电信运营商!

前景是辉煌的。李海平感到信心倍增,前途光明……

在这些改革和发展的场景里,都有李海平和他的同事们的身影,他们永远是参与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牺牲和拼搏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

后记

就在两代人员将离开之际,李海平收到一个花篮,花篮上的贺卡上写着:

尊敬的李总:您好!

虽然没有能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但您带我们走过的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电信专家黄教授来浙江调研时和李海平交谈后非常感慨,他在与省电信实业集团负责人交换意见时说:“没想到你们浙江电信还有这样的人才。我在全国各地接触到的电信局局长也算多了,还没见过这么有见地有水平的人,人才难得啊!”

记者在采访该公司时,听到的尽是对李海平的好评。刘梅林对李海平的评价是:政治上成熟,有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思想开明,观念超前,能力强。杨军莉讲起李海平非常激动,她说她放弃主业的优厚待遇到电信实业来,一是冲着这里的环境,这里的机制,二是冲着李海平来的,李海平有思路,有前瞻性眼光,与他共事可以干事业。她与李海平共事非常默契,李海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企业领导人。张跃龙说,两年来,李总付出的心血有目共睹,公司员工从人心很散到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李总起了重要作用。许多人都认为,李海平有智慧的头脑,有力挽狂澜的气魄,他雄心勃勃而又脚踏实地,在他的领导下,杭州电信实业有希望。

…………

一股热流涌上了李海平的心头,他感到心中激情澎湃。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有什么能比职工的信任和爱戴更值得欣慰的呢!

在他的前方,还有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竞争,还有雄关雾列、奇峰云横的艰险,但是,有这么好的员工,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