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内企业信息化比国外更复杂

IT沙龙
2003-04-16 来源:光明日报 嘉宾:郑志贤(上海全方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颐中(上海物流 我有话说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信息化”来改变经营管理。但如果实施不当,“信息化”也会给企业带来新问题。最近,记者邀请有关方面专家王颐中、郑志贤和付勇,共同探讨了“企业信息化”这个话题。

PC普及和互联网成就真正“信息化”

主持人:王教授、郑先生和付先生分别是传统企业和IT企业的代表,我想问一下“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是什么?

王颐中:“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效率甚至改变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则主要指围绕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等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应用,包括网络、硬件平台和一些应用软件。

付勇:这些应用软件最早是一些工业辅助设计软件,像CAD、MRP,MRP就是现在最流行的ERP的前身。

主持人:我国企业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信息化改造?

郑志贤: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企业信息化改造。像沈阳鼓风机厂、上海机床厂采用一些大型机进行工业设计,在当时引起一定反响,但还是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90年代出现了一些财务软件等。但当时信息化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知。

付勇:这其实有个技术条件限制的原因。那时PC机还没有普及,使用IBM、DEC的小型机或大型机,价格非常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也高,普通企业很难承受。后来PC机普及了,才使企业信息化改造成为可能。

王颐中: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发展,在此之前,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是“单机版”,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主持人:现在国内从事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软件厂商有哪些?

付勇:大家都说“南金蝶、北用友”,金蝶、用友已经上市,可以说是国内软件厂商的代表。像我们博科、东软金算盘、浪潮通软在市场运作和渠道方面不如用友的影响大,但是普遍专注技术研发,在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

王颐中:目前的信息化厂商基本上可以分为几个阵线,首先是以SAP、Oracle等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在大型、高端市场占有优势;其次是用友、金蝶、博科、安易、金算盘、浪潮通软等几家知名的国内管理软件厂商,还包括代理台湾易飞的神州数码,占据了大部分的中、低端市场,同时也在试图挤进高端市场;最后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厂商。

付勇:IBM、Oracle、SAP、四班等国外厂商最早在我国推广信息化概念。而国内早期的厂商有开思、利玛、和佳等,1998年前后,用友、金蝶、博科、安易等才开始向信息化领域转型。

王颐中:像SAP的“灯塔计划”,金蝶的“明珠计划”,博科最近的“珠峰计划”,都是厂商出钱为企业做咨询、做宣传。当然,这是互惠的,信息化的“盘子”越大,厂商分的也越多。

做信息化要有行业经验

主持人:信息化虽然是近几年的事,但变化好像很快,最开始的ERP,后来的CRM,现在的SCM,即物流管理软件,这是为什么呢?

王颐中:无论ERP、CRM还是SCM,都是一种表述,只是代表了市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一种倾向。

付勇:国内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初期追求“大而全”,什么都要。其实,比如SAP系统,全世界那么多客户,没有一个公司购买超过75%的。现在国内企业理性了,更注意实用和功能。

郑志贤:还有就是信息化的主角变了。改造正“落”在更多的中小企业上。中小企业无法承担巨额费用,追求实用、节省花费是必然选择。

主持人:国内这种变化在国外也发生过吗?

付勇:应该说国内外有很大不同,国外企业主要以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为主,国外的中小企业也比我们通常意义的“中小型企业”大得多。因此,对于规模偏小、投入不大、对价格和成本敏感的国内中小企业,国外厂商并没有具体的产品和经验,而相反国内信息化厂商则有可能做出更贴近需求和价格优势的产品来。

王颐中:与国外相比,我国有几方面特点:首先,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差异很大。这使信息化厂商除了要有可靠的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灵活的解决方案外,同时要解决成本、咨询和实施方面的困难。这决定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更加困难和更加复杂。其次,国内企业的管理基础普遍较差,管理意识薄弱,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上的变革,再好的软件产品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相对来说,国外企业大多有较好的管理基础,信息化厂商要做的相对来说要简单。

主持人:国内厂商是否自身也有不足?

付勇:技术上的差距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国内软件企业缺乏“积淀”,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主持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积淀?

郑志贤:我们现在给百事食品作物流,需要对食品行业有个了解:食品有哪几个大类多少小类、每类保质期多长,进货渠道怎样,销售渠道怎样,要遵守哪些国家、行业规定等等,如果不懂,你设计的系统就没法用。

付勇:缺乏行业经验确实是国内软件厂商很大的障碍。

王颐中:外国企业的管理比国内企业更规范、更理性,也就是说,国外行业管理上有很多共性,这使得优秀的行业经验可以在管理软件中积淀下来,并移植到其他企业中。

主持人:国内厂商行业信息化应该怎么办?

付勇:首先要解决“人”的因素,聘请一些专家参与产品研发、实施和优化过程;其次要形成知识库,将优秀的行业经验积累下来;第三要专注,专注于某几个行业,由于力量有限,不可能把摊子铺得太大。

王颐中:近年来我国的软件企业正在努力朝行业应用的方向发展,比如用友在钢铁、金蝶在烟草、我们在物流行业,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信息化”是否会失败

主持人:现在实施ERP失败的消息较多,有人认为成功率不超过30%。

付勇:说失败,那要确定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有人认为,必须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按照合同的要求顺利实施就算“成功”,如果项目超期或超预算,都算“不成功”。如按这个标准,确实90%以上的项目不成功。

也有人说,只要按合同约定进行验收,就可以算是成功。如果按这个标准,许多项目包括长虹、创维、哈药都可以算是“成功”,这显然又太宽泛。

郑志贤:其实,出现逾期交付、超出预算是难免的,因此,只要不是过份拖延、超出预算过多就可以算正常。最重要的是实施效果,企业是否从信息化项目得到好处,包括经济效益、节省的时间和人力等。

主持人:开始时,企业对信息化改造充满期望,但系统上线了,似乎没带来什么改变。

郑志贤:改变还是有的,我们经国务院特批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建仓储基地,1万平方米、3个库区、7056个货架段位,不可能用人来管理。

付勇:杭州雷允上药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有2.6万平方米,仓库1.14万平方米,存有药品、药材数千种,公司采购、配送、退货、批发、分销等等庞杂,雷允上药业副总经理朱卫宁说:“没办法。只有信息化……”

郑志贤:有时信息化的经济效益不明确,比如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些很难用具体数字评估。另外,企业自身也存在期望过高的问题。

主持人:为什么国内对ERP不利的消息很多?

王颐中:一个项目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本身,缺乏整体规划、选型不当、经验不足、实施不力等也是重要原因。同时,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信息化基础,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主持人:怎样加强对厂商的监督?

付勇:最重要的是加强行业自律。在一个商业环境成熟的市场,一个不规范的商业活动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另外,是否有必要建立类似“会计资格”认证的资格考试,对人员有个管理,如果你的项目出现问题,将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上留下污点。

主持人:最后,对正想进行“信息化”的企业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颐中:信息化改造带来的变革是毋庸置疑的,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信息化干成“面子”工程、“一窝蜂”工程,企业的需求才是根本的出发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