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也说“终身教授制”

光明论坛
2003-04-17 来源:光明日报 陈劲松 我有话说

就在众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打破教授“终身制”,甚至取消职称评定的时候,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却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终身教授制”,并向该校62位教授发放了首批聘书,获聘终身教授不必受学校一定时间内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且一经聘任,聘期可以直至退休,没有被解聘的压力,并享受学校终身教授特殊津贴。此举一出,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反对者有之,认为“铁饭碗”弊端多多;赞成者亦有之,认为是与国际接轨。笔者以为,简单的反对和简单的赞成都是不可取的。

大学和科研机构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向纵深发展的。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教授“终身制”,改革分配制度,无疑是推动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相继打破教授“终身制”,是正确的,而且,这种打破“铁饭碗”的进程在许多地方还在继续推进。

然而,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作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发达的地区,是国际化程度最高、最易接纳海外文化的地区,创新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师资雄厚的华东师范大学即坐落在这座城市,它有条件在教授聘任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许多问题的判断已不再是非此即彼;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每个地方的情况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解决相同问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授聘任问题上,各地各校不应强求一律,而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

事物总是螺旋式发展的,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的此“终身教授制”,并非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彼“教授终身制”,它并不是简单地恢复“铁饭碗”。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终身教授制”,旨在为学术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教授们的“自由心性”飞翔起来。“自由心性”之于学术创新,有如空气、阳光、水之于生命,没有“自由心性”的飞翔,学术创新是难以想象的。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学术腐败现象,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在教授聘任的问题上,无论是采取聘任制,还是终身教授制,抑或其他办法,都应该着眼于加速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反对学术腐败,为学术创新,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取得营造良好氛围,从而让教授们的“自由心性”飞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