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醉心绝学的关德栋

山大学人
2003-04-17 来源:光明日报 叶涛 我有话说


关德栋,1920年7月生于北京,满族。著名俗文学、敦煌学和满学专家。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53年调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今文学院)任教授至今。著有《曲艺论集》、《聊斋俚曲选》,整理编纂《新疆民歌民谭集》、《挂枝儿》、《山歌》、《聊斋志异戏曲集》等。

关德栋教授以其在中国俗文学、敦煌学和满学方面的学术成就而享誉学界。《中国戏曲曲艺辞典》、《中国目录学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等,都设专目介绍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关先生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并能用满语和多种外文资料进行多学科的研究。他早年搜集校订的满汉语混合子弟书《螃蟹段儿》、《升官图》以及满文俚曲《黄昏卸得残妆罢》等,就是了解和研讨满汉文化相互交融的宝贵资料。1946年至1947年,他在沈阳博物院从事《满文老档》的翻译工作是我国有计划地直接从满语原文翻译这部重要史料的开始。鉴于满语文献在近世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上的重要意义,他注意满语文献的搜集、研究整理,即使在十年“文革”的艰难岁月中,也没有停止对“满学”的研究,克服重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整理编成了一部《满文成语词典稿》。

关先生是上个世纪40年代国内研究敦煌文献的学者之一,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研究梵、巴文典籍的学者。他广泛运用语文资料,整理、研究敦煌文献,提出个人见解,成一家之言。1982年周绍良、白化文编选《敦煌变文论文集》,收录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自王国维以下研究敦煌俗文学的论文50余篇,关先生的论文就有5篇之多,足见他在敦煌俗文学研究开拓过程中的功绩。他对蒲松龄的研究采取了一个特殊的角度,开辟了一方使人耳目一新的天地。

由于曲艺这种艺术形式在俗文学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关先生的研究工作在这方面用力最多,发掘得也最深,《曲艺论集》是其代表作。关先生俗文学研究的另一大批成果,表现在资料的搜集和古籍文献资料的编纂方面。早在1950年,他就出版了《新疆民歌民谭集》。此后同赵景深教授筹划编校出版了“明清民歌时调丛书”,其中关先生出版了校序《挂枝儿》、《山歌》以及《贾凫西木皮词校注》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整理校订明代作家冯梦龙辑集的《挂枝儿》与《山歌》后所作的两篇序言都很长,合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本书。在两篇序言中,先生对这两种民歌形式的起源、流传、历代辑集的情况、冯本的特点、内容分类、作品的艺术特色等作了精到细致的分析,又特别对冯梦龙为民间文学、俗文学的贡献作出了大胆的评价,肯定了冯梦龙搜集和编辑这类民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关先生把出国变成了一个“读书”和“行路”的过程。1983年去美国,行前订的研究计划中有:了解美国在东方学、汉学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搜集散佚在美国的满学和中国俗文学资料。讲学是成功的,计划也完成了。他在美国搜集到的满学研究资料如:《聊斋志异》满文译者札克丹的末刊稿,《水浒传》满文译本残卷,《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关系到《再生缘》作者研究而著名的《云贞寄外书》满文本等,以及散佚的明清戏曲俗曲资料。与此同时,注意了国外汉学家的研究成果。

关先生的文风也常使人耳清目明。如上个世纪40年代作《变文目》,仔仔细细辑出四十六目,给予研究者以极大的方便。作《宝卷漫录》,注意《螳螂做亲宝卷》中有曲艺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以“动物、昆虫为角色敷衍故事”的特色;注意《菱花镜宝卷》不同于一般宝卷多宣传市民落后思想,而能“部分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虽只漫漫写来,却不时点明文中的“眼睛”。所作《关于“十二时”》,连引文在内,不过千字出头,《关于“三仗鼓”》更短,不足300字,但都是真正短小精悍、确有见地的文章。他辑集的几本资料性较强的书,序言写得很长,洋洋洒洒,千言万语,虽长而绝不空泛,像枝叶繁盛的大树,高大而充满生机。

“人言海水有时立,我信春光自此多。”春光正多,乐观常在,目前先生正根据多年以来搜集的文献资料,研究整理“满学”和“俗文学”论著。在学人生涯中,年逾八旬的关教授还像一个年轻人一样活跃、奋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