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健康第一 让高校体育活力四射

2003-04-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龚怡 我有话说

长期以来,体育课一直处于相对的附属地位,体育教学“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学生、家长和校方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体育教育。同时,我国教育系统的体育课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在重复同样的教学内容,如铅球就从小学一直“推”到大学。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着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活力,也很难引起学生对强健自身体魄的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去年8月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并自去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施行,一年过去了,体育教学改革已初显成效。

体育项目走近学子

优雅的击剑,时尚的攀岩,实用的野外生存……这些以往只能在健身俱乐部看到的运动项目如今已经走进校园,成为高校学子的体育选修课程。

日前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北京市高校落实《纲要》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大学里的体育课不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跑、跳、投了。

据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张威教授介绍,为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发挥体育育人的独特功效,清华大学现已开展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棒球、垒球、藤球、散手、跆拳道等42项体育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中既有传统项目,又有前沿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而且这其中的12个项目还对研究生开放。更受学生欢迎的是,这些项目均实现了三个自主,即由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时间和教师。据了解,清华大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将体育课以必修形式贯穿本科全过程的高校。

张威透露,下一步,清华还准备继续开设瑜珈、地掷球、舍宾与街舞等项目,尽量多开学生喜爱的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课程。并将继续扩大选修课容量,为2004年9月开设研究生必修课作准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体育选修课也实现了“三自”,目前开课项目共计45项。北航的体育选修课作为学校公共基础选修课的组成部分,面向全校本、专、研学生开放,多选的体育课程学分可与其他课程打通使用。

北京大学在实现三个自主的基础上,积极走出校园,在全国首创了拓展项目,并准备开展定向越野等校外体育项目。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单单以项目调动兴趣显然不够,首都医科大学体育部主任毕春佑教授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毕春佑指出,目前国际上把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作为健身的主要指标,体适能因个体需求不同分为运动体适能(sport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前者主要包括速度、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这是运动选手为获得优胜所需要的体适能,后者则主要是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合理体成分等素质,这是一般人为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所需要的体适能。教育部2002年8月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其主要内容正与健康体适能相符合,应该说这是我国体育教育的进步,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反映了我国体育教育正在和世界接轨。

据毕春佑介绍,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体质健康标准”试点高校,从1996年就开始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造,首先把“健康体适能”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摒弃了纯竞技运动的教学内容(如跳高、跳远、铅球等),根据学校场馆条件,增设了游泳、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等实用性、终身性的技能教学,增加了健康体适能等健康理论的教学内容,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的运动处方。并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瑰宝、运动与营养等理论内容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科学健身的理论和方法,达到能自己制定运动处方、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水平。

毕教授认为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常与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认识、兴趣和自信心密切相关(行为是内在过程的结果),所以,提高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唤起他们保持自身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首都医科大学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通过二次台阶实验,评定心肺功能好坏的技能,求出自己的运动能力和靶心率,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用自己的靶心率,监测运动中的强度,进行安全、有效、科学的锻炼。

注重差异打破班级

喜欢运动可以说是学生的“天性”,许多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踢足球、打篮球,但他们对体育课却往往不太感兴趣。究其原因很简单,体育课的内容比较枯燥,甚至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有些教师把体育课上成“达标课”,一上课就是800米、1000米跑步、引体向上等项目,学生当然望而却步;而且过分强调跳高、跳远等运动技能的高低,不管个人的身材、体质差别,规定一个起点,低了就不及格。在“分数”的指挥棒下,不少学生对体育课望而生畏。

素质体育课使体育课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千百个人”。《纲要》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清华大学在新生一进校时就通过百米跑等三项测试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然后依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教学,设定多种培养目标,而不是像以往局限于班级、专业。体育素质较高的直接进入各个俱乐部,一展风采;素质较差的辅导他们多进行基础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大多数中等水平的依据个人喜好在必修课完成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发展。

据悉,从今年9月开始,全国高校将全面实施这个《纲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