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生物特殊学科点的可喜变化

坚持“三个代表” 振兴基础科学
2003-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有话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科技部的关心与指导下,我所获得“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于1998年正式启动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极大鼓舞了人心,有效地稳定了我所青年人才队伍。

古生物学在我国是一门研究基础好、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而且发展潜力大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基础性强、难以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学科。从事古生物研究工作既要勤奋钻研、踏实苦干,还要耐得寂寞和清贫。近20年来,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古生物学年轻研究人员难以稳定,给学科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和隐忧。特殊学科点人才基金的设定,使青年学者们体会到国家对古生物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关爱,受到很大鼓舞,不仅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而且在工作上更为安心。1998年前,我所已有40多名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出国未归,而且在国外大多数都改了行。

项目正式启动后,我所对各类青年研究人员40多人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经费到位后立即下拨,及时支持大家开展野外考察或室内研究,有效地补充了他们野外工作和分析测试等经费的不足。仅1999年就有20多位青年学者与有关在研项目或学位论文相结合,分赴新疆、青海、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进行野外考察,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及各类化石标本。

本项基金启动时,我所有3位博士正在德国和日本做博士后研究。我们在做经费分配时,就专门划出20%用于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在与他们联系时,特别向他们说明国家设立了古生物学特殊学科点人才基金,只要他们一回国,马上就可给予资助,不耽误研究工作。

几年来受资助的青年学者取得了不少学术水平高、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澄江生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地史时期生物的灭绝与复苏、陆生维管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古植物微细及超微结构研究、热河生物群、分子古生物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进展。青年学者不仅在英、美、德等国重要的古生物国际刊物发表论文,而且在《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影响很大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取得可喜的成绩。

我们还专门划出一笔经费,用于组织研究生集体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和改善生活与工作条件。2000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在江苏溧水召开的青年古生物学学术讨论会,多数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并在大会上作报告。鉴于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后已不设古生物学专业,因而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更为困难。为此我们用本项基金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培养对古生物学有兴趣的三年级学生,接受他们来所学习,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古生物学的了解和兴趣,为报考硕士研究生打下更好的基础。

1999年以来,我所共有20名获人才基金资助的青年学者,获得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的资助,3人获江苏省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项目资助,共获420余万元经费。此外,有多人获得中科院王宽诚奖学金、院级国际合作基金、中科院访问学者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经费等多种资助。袁训来研究员还主持了中科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朱茂炎研究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中德合作专项研究等。许多青年研究人员与国外同行有实质性的合作研究。这些都大大地促进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在我所1998年和2000年两次创新工程岗位招聘中,青年研究人员的学术汇报充分显示了近几年来整体实力的提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九五”期间国家对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问题给予了高度支持,我们希望“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领导继续坚持这项高瞻远瞩的决策,继续给古生物学人才培养以大力支持。我们相信,这将是使我国在21世纪真正成为古生物学研究强国的重要举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