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峡大学与三峡工程互融互促

发挥地域优势 把握历史机遇
2003-04-1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夏静通讯员 王承新、张世梅 我有话说

本报讯水泥地上也能长出青草?三峡大坝变成“绿色大坝”就证明了这一点。这得益于三峡大学独创的集工程防护与工程绿化于一体的植被混凝土边坡绿化技术,它可以使裸露的水泥坡面长出生机盎然的草坪。该项成果已取得4项国家专利。

近年来,三峡大学利用自己的人才、科技、地域优势,积极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服务,已立项220项,合同金额达2500多万元。

水工结构工程是三峡大学发展最早、最具实力的重点学科,也是该校唯一立项建设的博士点。该校校长、博士生导师刘德富教授主持的《三峡工程二期导流明渠水流特性数值实验的建立》项目,在特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在巨大导流流量(79000平方米/S)和极高通航水流条件下,满足了客货量的通过能力(1500万吨),成功地在弯道上解决了明渠导流及施工通航的关键技术。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近日,由刘教授主持的“三峡库区水库型滑坡预测评价及防治研究”又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该项目是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而设立的,对确保三峡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该学科正在设计“降雨仿真模型系统”,以进一步研究降雨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该项研究将对三峡水库库区若干边坡的稳定性及其环境的保护起重要作用,被誉为三峡大坝的“生命线工程”。

37岁的郑宏博士是三峡大学招聘的教授。谈起为什么要离开香港大学而来到这里,他对记者说:“世界上最大的土木工程在宜昌,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来三峡大学工作,就是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三峡工程”。目前,他正在筹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防灾减灾实验室,并着手《长江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等项目研究。像郑宏博士一样,该校副校长建林博士等研究的“三峡工程永久性船闸高边关键技术”,蔡德所博士等研究的“大坝裂缝和深度监测的分布试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与应用”,伏义淑教授主持的“三峡电站压力管道优化设计方案工作性态研究”,均在三峡工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三峡大学近10年来对三峡工程的突出贡献,该校被三峡开发总公司评为三峡工程建设一期工程突出贡献奖。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学是三峡区域内惟一的综合性大学。三峡工程为三峡大学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机遇,极大地促进了三峡大学的学科建设。该校党委书记陈少岚对记者说,三峡大学将继续保持水利电力专业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专业,逐步形成水电能源、灾害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计算机信息与控制、三峡文化及旅游等五大优势学科群,立志创造与“三峡”品牌齐名的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