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对非典医者无畏

向战斗在防治“非典”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2003-04-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刘慧 本报记者 范又 我有话说

自今年3月初,北京市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后,作为全国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北京佑安医院最早收治此病。疫情就是命令,佑安医院接到上级领导关于收治输入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指示后,领导立即指挥、部署,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为患者创造了最好的治疗、休养环境,并选派最好的医生、护士组成了一支最具战斗力和奉献精神的医疗小组,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

在救治非典的过程中,佑安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退缩,很多人都积极踊跃报名,志愿到感染科工作。迄今为止,已经有90多位医护人员战斗在与非典抗争的第一线。

这些医护人员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衣、隔离鞋、戴着厚厚的口罩、帽子、眼罩,奔走在病房之间,为了杜绝交叉感染,他们每进入病房一次就要重新换上一套这样的行头,他们的手用消毒液泡白了、脸和暴露的皮肤用紫外线灯照红了。他们经常是为了抢救病人,吃不上饭、睡不着觉,用感染科金荣华主任医师的话讲:每天午饭4点吃,晚饭9、10点钟吃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佑安医院的领导为他们安排每6小时一个班次,但是感染科的同志几乎没有一个能正点下班的,病人的病情变化就是命令,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孙焕琴护士长曾经在病房连续工作36小时,朱伟平护士长最早到感染科,连续一个月没有回家,科主任吴昊教授一个多月来连续作战,始终战斗在临床抢救的第一线。早日控制非典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用北京佑安医院赵春惠院长的话说,在和平年代,我们就是战士,是保卫人民健康的战士,我院医务工作者超凡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诠释出了“选择了从医就是选择了奉献”的深刻寓意。

患者的需要就是命令

4月6日下午8点,患者张先生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极度呼吸困难,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此时,离小吴下班只有半个小时了,而且她心里清楚:进行气管插管治疗,是职业暴露中最强的一项操作,她要极近距离地接触患者,被感染的几率更大。但是,患者的病情稍有延迟,就面临生命危险。小吴没有时间犹豫,立即穿上隔离衣,带上长达胸部的面罩,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去,几分钟后,患者的呼吸道畅通了,面色也开始转好。小吴仍然留在病房里,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呼吸机的运转情况,4个小时过去了,当小吴走出病房时,夜色笼罩着病房,此时小吴已经连续作战10个小时,疲劳、紧张、忙碌,使她几乎要虚脱了。

像这样的事情在佑安医院感染科的每一名医护人员身上都发生过,想起来他们也有点儿后怕,但他们必须尽职尽责,因为患者的需要就是召唤,就是命令。

为了保护健康人我甘愿奉献

非典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所以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才能够排放。

护士小李自从来到佑安医院感染科工作以来,每天都要将患者的大、小便先用消毒液进行充分的搅拌,然后将袋口封严,2个小时后再进行最终的排放处理。这就意味着病人一次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她要接触两次。小李在工作中不仅要忍受呛人的气味,还要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年轻的她虽然在家中是独生女,在父母面前还依然撒娇,而面对病人的时候,她异常坚强。她曾经表示过:控制传染病的蔓延,要有三个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了保护健康人,我甘愿做出奉献。

这些可敬、可爱的医务工作者就是这样,有时根本顾不上个人的安危,在病人面前,他们始终冲在最前面,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面对非典,他们是无畏的医者,充分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医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