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2003-04-23 来源:光明日报 任(日豈)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我党认真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深刻洞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后做出的战略决策。与传统意义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新型工业化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工业化。信息化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信息智能工具能强化技术创新实践中的信息处理绩效,优化现代生产过程的控制、流动过程的控制和金融资本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正是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这种高辐射性、高倍增性和高带动性,为我们建立强大的民族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平台。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无疑向人们展示了一条既适应当今时代特点、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发展新路。为此,一方面要推进信息产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争取在应用软件的开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进而用应用软件的开发带动操作系统的软件的开发,用软件的开发带动硬件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工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推进产业信息化,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用先进的工业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武装重大装备生产体系、运输设备制造体系和能源与基础化学工业体系,加速实现工业化;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农业高技术产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科学化、工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二,新型工业化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但以往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所引发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注定了中国不能走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即由过去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战略转向效益型和集约型的新工业发展战略。而实施这一新工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和在工农业实践中有利于环保、节能的先进适用技术,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方式由原先以物质和能量的高消耗、低产出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工艺转向低消耗、高产出和废弃物还原利用的生态工艺,进而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由资源攫取型向深层次的资源再生型转移,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全新的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以确保“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良性循环,走一条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增长之路。

第三,新型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从世界范围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大致经历了要素驱动阶段、资本驱动阶段和技术驱动阶段。今天,经济科技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取代资本要素上升到首要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国要走一条“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此,要实施人才战略,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机制,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大力提升主体生产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人力资源各梯度之间的衔接和连动,实现各类人才的最佳配置。同时还要依据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基本国情,在工业化进程中,把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既能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又能解除信息化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有利于就业和劳动者福利的增加。这是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实际的选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