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期刊:从文本到人本的转变

学界
2003-04-24 来源:光明日报 萧疆 我有话说

的确,我们的学术期刊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和层次。但是,学术界流传着的一句话却人发深思:学术论文一经发表,大约就只有一位最忠实的读者(即作者本人),以及很少的一些热心读者。出现这些问题,除去读者群的科技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研究水平越高,越容易仰悬于象牙塔尖,俯视众生,闪着高贵的光芒。

譬如,前一阵子热“炒”的纳米技术,除去那些极少数从事专业研究的高科技人员外,不要说普通大众,就连制造业、信息、能源、环境、农业、医疗、陶瓷、机电动力等行业的许多人士,也没有高度关注纳米技术研究的进展动态。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该技术与“我”的研究专业似乎离得很远;二是读者们认为,纳米如果搞好了,与“我”的幸福生活有何相关。

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术期刊编辑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那就是,曾几何时,我们从事学术期刊运作已成为一种机械的操作过程,而忘却或放弃了活动的核心精神——人本精神。

本来,我们的学术科研事业及其展示窗口——学术杂志,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进步而存在的,一言以蔽之,以人为本。但时至今日,有的学术出版物却令人感到其除了“评‘职称’用论文加分”外,还与己何关。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术期刊编辑的一种悲哀。原因就在于,我们过分追逐表象的尊贵,而忽视了本质的存在;太看重物质外壳的东西,而忘却了本体的人文需要。如果把学术期刊只办成一纸“文本”,那就是对“人本”进步的一种嘲讽。

如此说来,大有把学术期刊办成“科普”读本的嫌疑。其实不然,一些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过分强调“物化”并吃尽由此带来的苦果后,开始注意“人本化”回归的问题。譬如,学术期刊在公布某一项重大或新的科研成果时,“高”而不“贵”,必须配以此项目与人类生存发展、生态环境、专业开发前景等方面的详细报告,并周知以众。否则将会遭到质疑或民众的反对,甚或如涉嫌对人文环境有危害或潜在危害,还将面临法律方面的质询。

缺少人文关怀的学术期刊,将失去与时代同步的机遇;与时俱进,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学术期刊实现从“文本”到“人本”的转变。众所周知,“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思想没有过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