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高就业率 各校有高招

焦点追踪
2003-04-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龚怡 我有话说

日前,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中心首次公布了200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显示,截至2002年12月,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4所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5%以上,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28所高校达到90%以上。

为探寻这些高校高就业率的“门道”所在,我们走访了其中几所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

北京大学:多渠道搜集信息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李国忠主任说,北京大学1994年就在全国较早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中心特别注重抓征集发布就业信息这个关键点,因为只有信息量丰富了,学生才有可选择的余地。为此,他们不满足于依赖北京大学本身的品牌效应吸引用人单位,每年都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如年年都去参加航天、航空、金融、外交、石化、核工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行业和单位举办的供需见面活动,并前往对毕业生需求较大的江苏、上海等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联系。

此外,北大较早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近年来不断充实完善网站功能模块,增添毕业生个人资料信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就业的政策规定和操作程序、求职知识与技术、择业实践与体会、就业论坛等功能分区,用最快的速度发布和征集需求信息,使得通过网络实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规模、比例及成效均有明显增加,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公平共享。作为网络的补充,中心还与学生会合办《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报,8年来它已成为发布就业政策、传递供需信息、介绍择业知识、交流应聘体会的平台。

中心还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就业咨询服务活动和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将共性问题的辅导讲座和“个案”问题的具体指导相结合,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就业辅导体系,对毕业生进行细致到技术层面(如解答怎样写简历等问题)的全程指导。

据李国忠介绍,为使学生在高年级就能亲身体验找工作的“酸甜苦辣”,积累择业经验,客观准确地替自己定位,缩短走向社会的“磨合期”,同时也为了让高年级学生及早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及时地进行调整和补充,北大从1998年开始与用人单位合作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就业实践活动,由用人单位提供具体的岗位和工作要求,大三或研二的学生自愿报名,经双向选择后,利用暑假学生到单位“上岗”工作,用人单位按员工的标准来进行要求。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为回校后充分利用有限的在读期间更有针对性更主动地学习找到了目标,增加了动力。就业实践使同学们预演了一次择业、就业,为日后真正的择业和就业打下了基础。

李国忠说,现在社会上打着各种旗号、花样不断翻新的就业市场令人目不暇接,但真正能为毕业生提供有效服务的市场并不多。能为毕业生提供帮助,受到毕业生欢迎和信赖的,还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就业市场。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责任十分重大,不能仅满足于学生有个着落就行的较高就业率,而应该更关注就业的质量。而所谓质量,就是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从而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能够自觉地适应国家的需要,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且健康成长的岗位。

他同时指出,我们的教育和人事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规范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的某些无序状态,尽早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尽可能考虑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统一协调考硕、考博和招聘的时间,使之互相衔接,互相促进,而不是交叉冲突;同时,各高校自身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邮电大学、化工大学:发挥专业优势

北京邮电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葛丽梅主任认为专业上的优势是北邮就业率较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与邮政电信相关的行业发展较快,需求较大,而北邮作为国内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自然“从中得益”。学校在教学中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注重学用结合,使毕业生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效益,因而颇受用人单位好评,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为以后毕业生就业打开了市场。

北京化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王效斌主任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与本校优势专业相关领域的用人单位,具体到化工大学来说就是跟石化系统,特别是中国石化集团下属各单位保持长期联系十分重要。化工大学主管就业的副书记及各个院系具体负责就业的副书记手中都“攥着”部分关系单位的就业信息,同时他们还发动全体老师通过一些项目合作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民大学、政法大学:走专业化道路

与其他学校不同,中国人民大学在指导毕业生就业时,十分注重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牵线搭桥的过程中调整供求双方的期望值。据人大就业指导中心的文书锋主任介绍,他们尽可能地让供求双方多见面,以减少双方的摩擦性损失。另外,指导中心从本学期开始接待学生个人咨询,以求实现就业辅导工作个体化。在工作中文书锋感到,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专业,就业指导大多还是大规模课堂式教学模式,个性化指导的渠道比较匮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还不够成熟,评估还停留在定性阶段,国外虽然已经开发出了就业指导测评软件,但还存在一个本土化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解廷民主任十分赞同走就业指导的专家化、职业化之路。他认为要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延续性,就不能按照行政机关三年一轮岗的任用方式解决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问题,而应该培养一批专职人才长期抓这项工作,这样才能把握住市场脉动。

解廷民还指出,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必须树立市场意识、营销理念。如今的就业市场早已步入“买方市场”,学校只有把握自身优势,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乃至招生规模,培养出有本校特色的复合型人才,方能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较高的就业率。政法大学就依据自身特色培养了大批具有法律专业英语水平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