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造新呼兰

2003-04-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风 我有话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哈尔滨人呼唤:在松花江北岸建一座新城。今天,人们圆了这个梦。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飞”落在松花江北岸10余公里处。黑龙江省呼兰县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创造了这个奇迹。

2002年开发区实现社会总产值30亿元,是10多年前建区之初的30倍,工业总产值24亿元,是建区之初的32倍,出口创汇2750万美元,是建区之初的110倍。

1992年7月,利民开发区正式启动。领导反复挑选,选定了呼兰县县委办公室主任孙申才。孙申才带了7条汉子,借了一台单位的大客车,负债20万元,开进了无水、无电、无路的开发区。后来,泰国正大集团在利民落了户。正大现已累计投入1.14亿美元,建了9个工厂,占地60万平方米,形成饲料、养殖、食品一条龙,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

利民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两个体系:第一是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效能相结合的决策体系。第二是快捷高效的办事体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在利民的一期工程去年3月20日开工,9月20日,6000名学生迁入新校区,建设期仅180天,创造了黑龙江省建设史上的奇迹。美国、加拿大的大学校长来访时说,“利民速度”在美国也少见。仅两年间,落户利民开发区的高等学府已有哈师大、恒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警官学院、哈工大职业技术学院等6家,目前有3家建成投入使用。哈尔滨乐泰药业有限公司是第一个进入利民开发区的制药企业,继而,天宏、三联、圣泰等医药企业相继进入利民开发区、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利民医药科技园。4年间,共有23家高科技医药企业进驻医药科技园建厂,总投资5.6亿元,设计生产能力60亿元,成为黑龙江省北药开发的重要基地。

几年来,孙申才根据利民开发区发展需要实现了三次延伸:第一次是把服务延伸到市场,为企业产品开发市场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二次是把服务延伸到孵化。强化开发区的孵化功能,形成了产业优势,增强了抗击风险的能力。第三次是把服务延伸到管理。

利民开发区区内的民营企业占96%,一部分企业自身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利民开发区的职能部门就主动上门,帮助他们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利民开发区还实行了“四项创新”,效果颇好。第一项是体制创新:小政府大服务。2002年,利民新开工项目39个。通过现场办公,使每个项目都顺利开工。县里把人事、财政、征用、审批等权力下放,并以授权的方式把19个职能部门延伸到开发区的分支机构,做到“特事特办,一章到底”。第二项是服务创新:让投资者有回报。每年国际国内的大型展销会、博览会、专业性产品推荐会,孙申才都带队参加,掏钱为企业买展位。第三项是环境创新:立“挡箭牌”和“护身符”。为了使开发区企业不受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的干扰,县委、县政府为利民下了一道挡箭牌,即未经开发区批准,禁止一切部门对企业检查、罚款、摊派,同时对重点企业实施挂牌保护。第四项是人事创新:用全能干部。孙申才首先在政府机构精简上开刀,现有公务员52名,是一个精干的小政府。同时他们在全县率先扔掉了铁饭碗,干部员工实行聘任制。对干部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评议,一年一聘任。

目前,利民开发区已批准进区企业202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5户,引进资金总额超过50亿元,形成固定资产40多亿元。开发区已形成四大支柱产业,除以利民医药科技园为依托的医药产业、以大学城为依托的文化教育产业外,还有以中泰合资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哈尔滨义利实业有限公司等28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骨干的资源型精深加工产业,以及大面积启动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