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经济与比较经济研究的新成果

2003-05-03 来源:光明日报 克己 我有话说

长期以来,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存在着只把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作为研究对象,而忽视对流通、分配、消费等问题研究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西方经济史学研究趋向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市场问题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史学研究的热点,富有启迪的观点和成果不断涌现。然而,从消费需求变化的角度,探讨近代市场发育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成果尚属鲜见。如果再把中日两国之间的比较增加进来,其难度更大,故少人问津。《消费需求的变动与近代中日经济增长》一书,运用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在借鉴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靠大量文献资料,对处于近代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日两国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展开实证分析,揭示出两国消费需求变动的内在规律及其异同,阐明了消费需求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而辨析了两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成功地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

全书共分六章,“中日消费需求的宏观变动趋势”,集中论证和说明两国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异同;“中日消费需求变动的微观趋势”,在对两国家庭及个人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展开充分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辨析了城乡、区域和各阶层之间的消费差异,揭示出两国国民实际生活质量的差异和发展特征;“中日消费者行为的比较”,从两国消费者的心理差异和行为差异角度出发,对影响两国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中日两国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及特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化这一角度,对两国国民由于国民收入和消费需求总量不同而产生的需求结构差异进行了研究比较;“中日政府消费支出的比较分析”,着重探讨了两国构成消费需求重点之一的政府消费需求的变动轨迹及特征。“中日消费需求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集中探讨和说明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变动对两国近代经济增长、市场供给状况、投资需求结构变动以及对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等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重大影响。

该书成功运用现代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对中日两国经济史进行比较研究,从探讨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并比较二者异同的角度,研究两国市场发展程度及模式,深层次地揭示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上,作者从经济分析的概念出发发掘和整理材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原始数据加以重组和归纳,对未知变量则从已知的变量中根据经济学原理中判明的函数关系加以推算,使结论建立在科学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从而显示出科学性和准确性。

该书的出版不仅加深了对中日两国近代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状况的认识,拓宽了经济史特别是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的研究领域,同时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消费需求的变动与近代中日经济增长》

张东刚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