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新思路

2003-05-05 来源:光明日报 杨建新 丁建伟 我有话说

现代化中的迟发展是相对于早发展而言的。现代化作为世界性历史进程,是一个整体的结构性变迁过程,所有国家、民族与地区都将在现代化中重塑自己,走向未来。然而不同的国情、区情决定了它们走向现代化的时序与空间结构是不可能相同的。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就明显处于迟发展状态。

这一特征深深影响了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与战略。

迟发展必然导致迟发展效应。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传统的一切仍深深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没有外力的介入与社会开放,其现代化的起步与发展都显得相当困难。而且当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始推进现代化的时候,国外已有许多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东部地区现代化也已起飞,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与学习的对象。取前人之长,通过模仿、借鉴、学习与内化,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现代化作为世界性历史潮流是任何单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阻挡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传统与现代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认为,把现代化的目标与手段加以区分,问题就容易看清楚了。我们不难发现,越是靠近目标的一端,越会表现出共性,而模式与手段方面更容易显示出民族性与区域性特征。也就是说现代化的目标是超国界、超民族的,而手段与模式的选择则因国情、区情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工业化、城市化等少数民族都要实现,但实现的途径将因民族差异与区域差异而有很大不同。我们认为,对于迟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来说,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客观上拓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道路与模式选择的空间与可能。

自新中国成立,从20世纪50到80年代的30年间,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曾放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走廊地带,从内蒙古经陕西、甘肃到四川,投资达3700亿元。在我们这样工业不发达的国家,这个数字是不算小的,用这笔钱建了九条铁路和几千个大中型国有企业。但是这几千个大中型企业却并没有成为这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反而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结构,出现了费孝通指出的所谓人文生态失调的现象。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这些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和当地少数民族没有多大关系,更谈不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嵌入式经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与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则是明显的,这些开发过分强调了核心地区的扩散,而相对忽视了边缘地区现代化内在生长力的培养,对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文化转型的复杂性估计也明显不足。现代化始终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现代化因素在扩散,少数民族也不断面临选择。只有把外来的现代性因素和少数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民族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才能真正培育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内生力。为此,我们应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在实践中注意社会诸因素的协调,以寻求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注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我们的经济发展为什么未能有效促进区域发展与民族发展?对社会发展重视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固然,经济发展决定社会发展,但我们也千万不能忘记,经济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社会规律同样是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过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把经济发展理解为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以为经济发展了,社会自然进步,现在看来是不科学的认识,社会结构转型滞后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就不能不关注社会发展,通过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环境。尤其是在重要项目建设上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从当地民众需要出发构建模式。只有这样,这些项目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区域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

其次,要注意区域开发与民族发展的结合。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民族地区的发展并不一定等于民族发展。经济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必然推动民族发展与现代化,这既涉及发展利益的分配关系,也涉及发展的方法问题。民族地区开发一定要高度重视民族与民族的关系,如何看待民族文化、协调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只有在尊重少数民族意愿与文化的基础上,注意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区域发展才能真正推进民族发展。

第三,外力与自力的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起步晚,积累少,没有一定外力的介入,现代化一时发展不起来,但外力介入过多,又容易形成依赖思想,影响其自立与自我发展。对此,我们应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以竞争与互惠为核心的新的民族关系,以竞争促发展。

第四,固边与富民的结合。少数民族多聚集于边区,在过去的民族开发中,我们始终把着眼点主要放在固边上,而相对忽视了富民、民众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事实上,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没有边疆稳定,什么都谈不上,但光有稳定还不够,只有人民生活真正提高了,文化科技知识普及了,民众素质普遍提高了,边区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

第五,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引入现代化的因素与机制,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在现代化研究中,有不少人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把传统看作现代化的主要阻力。实际上,没有不变的传统,离开了传统,现代化亦将失去个性与重要的动力。只有把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实现传统的现代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外在动力向内在动力的转移,使少数民族地区真正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迟发展是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客观地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与模式选择。我们只有正确对待迟发展及其效应,才能真正克服发展中的困难,使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实现传统与现代化的整合,培育发展的内生力,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