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

理论在创新中发展
2003-05-05 来源:光明日报 向德平 我有话说

社会发展是人类始终关注的重大课题,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社会发展问题,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战略、道路等进行理论阐述,形成了各自的社会发展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目标与模式、道路与规律等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条件、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机遇、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问题,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典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对发展理论的创新。

1、中国特色的铸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发展目标、发展阶级和发展模式。小康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概括和总结,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是典型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共识的概念,一个为全体中国人民接受、认同的概念,具有极其广泛的认知面和很高的亲和力,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以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2、发展目标的整合

社会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文化、人的全面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康社会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既包括人民物质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政治民主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充实,还包括人与环境的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过程。

3、发展阶段的定位

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程看,尽管不同民族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起点不同、条件各异,呈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社会发展是一个阶段性发展、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温饱、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割,而是相互联系的。实现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经的社会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中国现实国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一个阶段。

4、发展过程的调控

社会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全面、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我国社会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从贫困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现代化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一个由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到高水平、更全面、更平衡的发展状态的过程。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里的低水平,是指我国刚刚进入小康门槛,发展水平不高;所谓“不全面”,是指总体达到的小康标准主要在经济方面,侧重于物资文明,人们需求的满足还处于生存性消费阶段,以教育、体育、文化、卫生为核心的发展性消费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很多差距,社会发展不平衡。

5、发展战略的确立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这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互动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平衡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6、发展道路的选择

社会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国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国作为后发型、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

第一,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动力,小康社会的实现要求把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在改革中求发展。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建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一整套能够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机构和政治规范,充分发挥政治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和政治氛围。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建构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