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社会为你敞开大门

2003-05-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编者按今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212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走出校门,迈出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创纪录的就业潮使得就业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它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广开门路,确保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系列采访。

又一批莘莘学子即将迈入社会的门槛,找寻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他们正经历着来自社会的第一次洗礼。

就业形势:我们必须正视现实

所有的人才招聘会都是同一番人头攒动的景象。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表明,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212.2万人,其中研究生12.1万,本科生91.9万,专科生108.2万,毕业生总数比2002年净增67万,增幅达46.2%。其中仅北京一地的高校毕业生就将达到11.2万人,比去年陡增2.3万人,研究生增幅达27%,本科生增幅则达26%。

创纪录的毕业生大军为就业市场带来了空前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有关人士指出,在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环境:为大学生就业铺路

2002年秋,一份由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通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为这份名为《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将更加宽松,束缚毕业生就业的进入指标、户口指标限制等将被进一步打破。而就在数月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以上四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开始了历史性突破。

根据这两份通知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引导大学生扎根基层、投身西部的政策措施更加明确,例如,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对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工作的,则规定可提前定级,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高定工资标准;通知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从业者和初次从业者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而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则要优先录用符合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通知强调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切实落实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多招聘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取消进入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对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公安机关则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简化手续;同时为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取消限制高校毕业生包括专科(高职)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取消对接收高校毕业生收取的城市增容费、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费、出系统费和其他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政策。

就业政策:引领你到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年初,广东省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新举措,除取消城市入户的指标卡限制和全省范围内的城市增容费收取外,简化审批手续、免征所得税等鼓励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成为该省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力度的一大亮点。而在广州市推出的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的政策措施中,着重强调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为毕业生办实事、开绿灯,保证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人才渠道畅通。其中特别规定,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只要落实就业单位,实行不限生源、不限专业、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的政策;对到非国有企业工作的本科以上毕业生,有关人才交流机构将优先为其办理人事行政关系挂靠手续,并缓收两年挂靠费;对于广州市实行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总编制范围内,接收大学毕业生不再受每年职工人数计划指标限制,实行增人计划指标实报实销。

浙江省同样推出了人才引进、创业优惠政策,规定硕士以上毕业生通过面试考核录用为公务员;高层次人才可以工作在浙江各地,落户在全省任何城市;本科以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找工作。青岛市政府则提出从七个方面入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其中重点是围绕建立青岛人才高地的总要求,大力引进高学历和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对人才的需求,硕士(含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提倡并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接收,不受专业、生源地和接收时间限制,并享受青岛市的有关优惠政策;对本科毕业生继续实行开放市场、广泛吸纳的政策。

对于人才的召唤,许多地方不约而同。而相比之下,西部则显得尤为热切。在国家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的基础上,西部各省市也纷纷制定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西部就业、创业。重庆市推出了20条新举措,包括改革户籍管理、放宽出入境证照办理政策;博士、硕士和双学士学位的人员,到重庆工作可随时落户。陕西等省也为优秀专科生、本科以上毕业生提供先落户、后找工作等优惠政策。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西部无疑将引领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