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体制创新之路该怎么走

今日科技调查
2003-05-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困扰很多国家级高新区的旧体制复归问题该如何解决,体制创新之路又该如何走?

关键在定位

专家们认为,是否坚持小政府大服务,是否坚持一站式服务,不是一个机构多还是少的问题,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是是否坚持体制创新的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东认为,要坚持高新区体制创新,关键在于高新区管委会如何定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创新环境。

刘东强调,必须明确,高新区不应是传统政府的同义词,否则就没有成立的意义了。高技术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创新的网络、创新的环境。成立高新区的目的就是要在旧的环境中创造出一个新环境。

如何使政府不断出现活力,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如何不断创造企业发展所需的环境,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使政府不断出现活力,美国曾把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管理局作为探讨市场化运作模式的试点。

刘东说,改革要降低成本,而传统的惯性又太大。借鉴美国的做法,我们可以设想把高新区管委会的定位,作为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课题。管委会是个新机构,机制可以是新的,比较好改,可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试验区或试验点。这样他的角色就可以很好地定位了。

可贵的探索

在体制创新的进程中,中关村常率先迈出探索的新步伐。刘东介绍,中关村试验区成立时,明确试验区办公室就是为企业服务,是探讨新的管理模式,来营造、保护这个创新环境的,让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当这个环境里的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解决。后来试验区办公室在实践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今年,深化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北京市政府出台了新举措,决定强化政府服务和监管,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类协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理念,把政府承担的知识性、专业性的服务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首先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试点。同时进一步让科技企业家直接参与园区的决策和管理:在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中增设1至2名科技企业家成员,在中关村管委会增设委员15名左右,由企业家和协会推荐代表担任,在专业园和产业基地设立由入驻企业为主体的业主委员会。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主任刘志华一番话反映了北京市委的决心。他强调,政府的职能转变还要加快,体制上要不断有所创新。参与园区建设的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把为企业服务、为科技人员服务、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服务作为自身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制度创新方面,要率先将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冲破,将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改变,将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坚决革除,坚持园区建设和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北京的做法无疑为全国做出了示范。

可进行试验

旧体制复归问题、高新区定位问题怎样解决好?

一些国家级高新区负责人认为,这是一项需要有关开发区上级机关给予关注的系统工程。开发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离不开上级机关的领导、扶持。要使开发区顺利发展,使开发区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需要上下左右对开发区的定位和体制创新认识统一,并给予支持。他们希望,开发区旧体制复归和体制定位问题,尽快列入上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金乾生说,不能说高新区规模大了,就可以恢复旧体制。在体制创新上,高新区应当敢为天下先,大胆试验,为行政体制改革创造新的经验。

经济学家认为,可以通过地方性条例对高新区管委会功能定位。刘东说,高新区的发展实际上是地方创造环境的问题,哪里的政策好,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到那里去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美国就是通过各州立法来创造环境,20世纪90年代美国犹他州就是这样成为新的创业热点。目前我国各地高新区发展的差距较大,面临的问题也不在一个层面上。各地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地方性条例对高新区管委会功能定位,明确管委会的职能,规范高新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明确与当地其他部门怎么协调关系,鼓励高新区的管理与创新,还是必要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