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切莫对非典过度恐慌

2003-05-09 来源:光明日报 田永胜 我有话说

非典型性肺炎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染病,在人类尚未完全搞明白其发病原因、传染途径、治疗措施之前,就打了人们一个措手不及。非典发病快、传染性高使疫区和非疫区的人们都产生了极大的恐慌。许多人整天担心染上非典,甚至到了不敢出门、不敢购物、不敢见其他人的地步。好像其他人都是潜在的非典患者,到处都有潜在的非典病毒。但是,如能客观理智地看待非典,大可不必过度恐慌。

首先,非典并非致命性很强的传染病。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天花、肺结核、伤寒、疟疾曾经让人类束手无策,人类的寿命就是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得到延长的。现在,全球每年死于肺结核的患者达200多万人、死于疟疾的患者达100多万,即使流感的死亡率都是8%,而非典的死亡率远低于这些传染病。况且,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立明分析,非典死亡者出于两种原因:一是病症重、起病较急、就医较晚,二是本身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此,健康人患非典,治愈的概率非常大。

其次,非典病毒主要是通过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来传播的。现在,全国各单位、各部门、各地区都采取了许多措施预防非典,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必然极大地降低非典的传染性。可以说,只要不与非典患者近距离接触,是很安全的。此外,大家再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自己,绝大多数人是非常安全的。

第三,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科研人员已经初步掌握了非典的病因,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攻克非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月16日,科研人员就先后分离出非典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完成了对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研制出快速检测非典的技术。随着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人类一定能够尽快攻克非典。

第四,盲目的恐慌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远比非典本身更可怕。《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突然、强烈、持久的情绪刺激会使人的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形成疾病。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击溃其生物化学保护机制,降低抵抗力,容易得病。此外,过度恐慌不仅伤害人的肉体,还摧残人的意志、影响社会的稳定。最早遭受非典威胁的广东人,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惧后,现在已过着平静的日子。老百姓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休闲的休闲。那么,其他地方的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学学广东人的平和心呢?

面对非典,我们需要保持适度的警惕性、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具备坚强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温家宝总理在4月13日的讲话中就告诫国民“要在战略上藐视疫情,在战术上重视疫情,树立必胜的信心”。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谈非典而色变。看看那些可敬的白衣天使们,面临被传染的危险,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死扶伤的工作中。那么,我们这些远离患者、已经采取多种预防措施的健康人,又有什么理由来过分恐慌呢?

生活是美好的、阳光是明媚的,我们应该走出恐惧的阴影,因为许多更重要的事情还等待着我们去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