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科技工作者在行动

防治非典 科技攻关
2003-05-13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5月12电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的号召,目前,高校广大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投入防治非典科技攻关战役,在非典病毒检测、预防、药物筛选、培养疫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连日来,清华大学连续召开动员会,组织对非典的科研攻关,并部署协调相关工作。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科技人员经过刻苦攻关,目前已研制出几种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并在深圳口岸、海关、机场及部分学校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SARS快速电诊基因芯片的研制工作,经过日夜奋战,研制出我国第一个SARS快速早诊基因芯片,并首次用于临床样本检测获得成功。将有望为SARS病人的临床快速诊断提供有效手段。

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利用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片断和系列信息,通过高通量平台技术,正在全力开展SARS病毒的全部蛋白质及其片断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这项工作的成果将可以为预防疫苗和抗病毒血清等研究提供必要的原料,同时为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其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提供物质基础,供国内外科研工作人员共享。计算机系也紧急抽调有关人员和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一起,启动SARS数据库建设工作。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将为非典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长期的支持。

为加强对非典病毒学的研究,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北京大学决定发挥其综合实力,进行非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决定拨专款100万元人民币为医学部建立P3实验室,投入防治非典联合攻关。

攻关领导小组从多学科角度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确定了两大研究课题——寻找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新病原微生物的寻找和鉴定,分别由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统领。吴秉铨教授领导的基因诊断研究中心在SARS早期诊断和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最快速诊断非典的基因诊断试剂盒在北大医学部研制成功。

日前,由复旦大学校长亲自挂帅的非典攻关课题组已启动,项目包括病原生物学、非典病例的早期快速诊断、治疗、预防和流行病学研究在内的五大攻关课题。目前,复旦大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院免疫学系和生命科学院,正在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途径加紧研制可用以保护各类人群的非典疫苗。另外,复旦公共卫生学院还将对上海地区非典流行情况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揭示非典的发病规律,预测其流行趋势,为非典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正在根据近期积累的临床治疗经验,不断提出一些临床治疗新方案。另一方面,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基地与美国耶鲁大学正在联手建立非典型肺炎的疾病动物模型,并打算以此筛选2000味各种中药单剂,及部分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药物和备案药用化合物,以期尽早获得有效的抗非典感染的药物和有关蛋白。

复旦大学已先期投入550万元建立生物安全P3实验室、为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关键技术平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成的非典攻关小组,联合对标本进行冠状病毒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进行反复实验和研究,终于获得核苷酸序列数据,并得出明确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该实验室现已建立非典型肺炎病原学特异性检测方法,可对疑似非典病人的血液、唾液或漱口液进行检测,只需4至5小时即可判断标本是否含有冠状病毒特异性的基因组,对早期病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