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淅川县“老”作风带出新变化

视艰苦奋斗为兴县之本立身之道
2003-05-17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刘先琴、林英通讯员 张本贵 我有话说

本报讯一个骑摩托车的农民,在半道搭上了一位急于进山的路人,40里山路颠簸下来,他才知道落满灰尘的“乘客”是县委书记。当我们和县委书记王中谈起这件事时,他说,如果了解我们的县情,就不会把这事儿当新闻了。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集山区、库区、边缘区为一体,当年因修建丹江水库做出巨大牺牲,一度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实现淅川经济的新突破、新跨越,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把艰苦奋斗作为兴县之本和立身之道。

县里要求干部做到“三戒”,即一戒脱离群众,二戒作风拖拉,三戒因循守旧。他们推出了“四个连心工程”:一是“连心卡”,每位联系乡、村、组的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都将自己的联系卡发给群众;二是“连心日”,每月五日为连心日,县、乡领导干部要到群众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三是“连心员”,通过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来了解群众意见和要求;四是“连心会”,县、乡、村干部每月召开一次联系户参加的座谈会,县委、乡镇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连心工程”汇报会,落实各项联系群众的措施。他们还成立了被老百姓誉为“落实办”的为民服务指挥系统,及时督查干部作风。

改变作风,领导带头。为开发龙山风景区,县四大班子领导自带方便面进深山,现场解决问题。搭乘摩托车,就是县委书记王中察看施工进度的路上车辆受阻,情急之中想出的办法。县长崔军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给群众,办起“县长沙龙”,每季度召开一次社会各界参加的“沙龙”倾听民声。

淅川一不临国道,二不通铁路,为了改变“交通死角”的现象,该县决策者们提出了改道新修“内淅”、“西淅”两条公路的设想。为节约资金,县乡村三级干部和党员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开山凿石,将修路基的任务承担下来。省交通厅的同志深受感动,很快落实了项目资金。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大事,决策部门不赶时髦,而是到农村向农民讨办法。发现野生中药材黄姜近年需求上涨,已有老百姓自发种植,县里就要求有关部门专题调研搜集信息,得出该产业适合淅川县情的结论。全县干部采取“一帮一”的方法,帮助无资金、无技术的农民种植黄姜,使该产业迅速发展10余万亩,去年产值达3.4亿元。

“十五”以来,淅川县基础设施明显改观,新修柏油路380公里、乡村公路60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电和广播电视。去年全县完成工农业总值68.85亿元,同比增长达13.2%,财政收入达1亿元,同比增长9.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