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夫”站在“万夫”的肩上

2003-05-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农 我有话说

何一夫近影。何农摄


2002年,一部用中国画技法描绘法国风光的大型画册《一个中国画家的不列塔尼之旅》轰动了法国出版界。该书入选法国权威的《阅读》杂志“2002年最佳图书20本”中的第11名,“2002年最佳艺术画册50本”中的第12名,艺术类图书“最佳销售”第6名。在“不列塔尼地方产品”的评选中,荣获图书类金奖。法国电视3台则将该书评为“2002年最优秀和最受欢迎的艺术类图书”。该书在4个月之内4次再版,至今仍供不应求,已经累计发行4万册。出版该书的法国西部出版社名声大噪,该书作者、旅法中国画家何一夫也成为媒体追捧的明星,他的作品已经逐渐成为鉴赏家和收藏家们的新宠。

站在“万夫”肩上的“一夫”

何一夫先生是白族人,原籍云南大理,1992年来到法国。他1952年生人,原名何鹰。为了减少名字中咄咄逼人的气息,少惹麻烦,他的父亲就把他的名字改为最具平民色彩的“一夫”。当何一夫先生还是艺术学院的学生时,便协助他的老师丁绍光创作了大型壁画《泼水节》,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幅民族风格浓郁的工笔重彩画作品,现在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

不列塔尼地区位于法国西北部、英吉利海峡边上,在上帝青睐的、富庶的法兰西,属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气候差异较大的地区。民风古朴、粗犷,自然风光也迥异于法国其他地区的妩媚、阴柔,而更具有阳刚之美。在一次旅行之后,何一夫先生对这里崎岖不平的地貌、惊涛拍浪的岩石和勤奋刻苦的居民情有独衷,并迁居到这里生活。几年前,法国西部出版社的编辑亨利·邦柯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建议他出一本画册,因而促成了这本畅销书的面世。

何一夫先生在用中国画笔法描绘不列塔尼风光的80幅作品中,倾注了对这个地区的理解和热爱。他用一个中国画家独特的眼光,以水彩、笔墨技法,在中国画传统的材料——宣纸和绢上创作,从另一个角度向法国人展示了他们所熟悉的家乡。在为画册创作的2年半时间里,他走遍了不列塔尼地区。一些读者对他说,我们没有想到,不列塔尼还可以用这样充满东方情调的方式表现出来!

近代以来,旅法中国画家数不胜数,而且有的也很成功,像抽象派大师赵无极,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画家朱德群等。他们当中一定也有人尝试过用中国画笔法表现法国的风情,可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取得过如此的成功?对于记者的这个提问,何先生的回答充满了一个艺术家的睿智、旷达和清醒。他说,多少人、多少年没有敲开的大门,被我敲开了,这并不是因为我比前辈们更高明、或者我有超常的才能,而是我赶上了中国文化正在引起法国社会高度重视的大环境。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国的影响日渐加大,这是法国方兴未艾的文化现象。而这个现象的大背景,是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成功的前提是对艺术的正确理解”

何一夫出国前的学生、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史论教研室的汤海涛先生对记者说,何老师旅法期间,画风一变再变。他到法国的初期,传统绘画的尝试似乎不太成功。我想这本画册之所以能够引起较大反响,主要是何老师在回归传统的同时,找到了表达他思想的方法。绘画技法表面上是传统的,但是无疑是经过他的某种选择,这样的选择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何老师在法国西部生活了七年,他对这里有相当的感情,从何老师写的文章里我读到了这些感情。人类有着共同的感情,蕴涵感情的文字是何老师画册的一个亮点。书法和绘画结合,文学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结合也是这本画册成功之处。何老师通过一个中国人的视角观察欧洲文化,有着超脱西方文化束缚的客观性。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无疑会使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产生新鲜的感觉。

谈起对艺术的理解,何一夫先生侃侃而谈:艺术作品中一定要有艺术家的思想,有艺术家的感情、有他对世界和创作对象的理解。如果艺术只是作为装饰,或太重视其外在的形式,那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就大大降低,即使商业上是成功的,其艺术价值也是有限的。所以,画家的创作不能被画商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想法。中国画、油画都是手段,要表现的对象才是主体。用国画技法画中国风光,可能在法国难以找到知音;用油画技法画法国风光,则没有体现出中国画家的优势。

唐宋之前的工笔重彩画,有丰富斑斓的装饰性色彩。元代之后,文人画崛起,南宗水墨画风统领画坛。后经数百年持续发展,致使今日许多人误认为中国的黑白水墨绘画,即为中国画,尤以西方为甚。我的画法是我对中国画色彩表现的继承和发扬。《一个中国画家的不列塔尼之旅》的绘画技法中的中国特色,能为大多数欣赏者所接受的风格,注重色彩的表现方式,是这个作品能够走红法国的主要技术原因。尤其是针对西方人的创作,不能片面强调清新淡雅。应该重视追求真实,也不能过分强调外界的、主观的影响。比如这些描绘法国风光的作品,如果只用水墨来表现,就有点作茧自缚、用形式和手段限制创作。

为什么许多外国画家都是在法国成名?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米罗、意大利画家莫第里安尼、荷兰画家梵·高、俄国画家夏加尔。对此,何一夫的回答是,首先,是因为法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并蓄。其次,法国人的色彩敏感度、视觉敏感度较强。比如,德意志民族的听觉敏感度较强,所以他们出了许多音乐家,而拉丁文化更注重视觉艺术,所以法国、意大利出了许多画家。

记者问他,《不列塔尼之旅》画册的成功,会不会促使他继续“旅行”下去,用同样的方式去表现法国和欧洲的其他地区?他表示,已经有出版社在联系今后的创作计划,但是他不愿简单地重复自己,所以想把这种创作“暂停”一、两年,待有了更多的激情和灵感时,才应该重新拿起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