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开自然之门

■刊评
2003-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何卫东 我有话说


长期以来,《国家地理杂志》一直列美国刊物发行量的前茅。它以精良的制作、新奇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的眼球和心理需要。而《中国国家地理》改版几年来,也异军突起,开始了她的丰姿年华,同样以精良的制作、新奇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眼球和心理需要。

这两刊物的横向比较,有类似于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相较之嫌,美方以高投入、大制作获得高回报,那是老美的作法和优势。有一则资料说《国家地理杂志》常常动辄出百万美元以上的设备,几十万张胶片,仅能选用千余张。窃以为他们的那种铺张,丝毫也不值得钦羡,纵不说浪费和成本等问题,还有污染等问题。值得钦羡的倒是他们的世界性。不过,我们也有着值得骄傲的资本和优势,那就是我华夏形态各异的山川风物与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结合,南北东西习俗差异与56个民族各呈丰姿的交融,这是《中国国家地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有一个稳固而实在的立足点,充分地、广泛地、深入地用镜头、用文字挖掘和展示中华大地秀美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勤劳的人民。而且,发展中的现代中国,正日新月异着,回望昨天,展示今天、憧憬明天,亦是我们的活水源头。于是,我们便可以抛开美式风格和作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基于此,当我们从《中国国家地理》的办刊宗旨:“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中看出一种底蕴和大气的时候,就没有理由不对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地理杂志”充满期待。

不过,在这个“大框子”里,我们看到,每每填充的是“实而细”的内容:第一有猎奇,但决不停止于猎奇,而是以深入细致的考察和挖掘试图揭示“奇”背后的实质。虽然这种目的不一定达到了,但其方向无疑是值得称道的,这就简单地同一般性的旅游杂志有了区别。一般性的旅游杂志通常以表层的吸引力取胜,经常性的把猎奇作为基本武器,“卖”的是热闹。而在《中国国家地理》中,猎奇只能是一个小手段,它必须以深层次的吸引力取胜,“卖”的应该是门道。第二有热点追逐,但决非一般性报纸新闻体裁似的报道。它把着眼点放在背景的回溯和文化的探问上,“热点”只不过是一由头和引子,深度和广度便在回溯与探问中展现出来。如2001年第11期的《冲突与融合:历史上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近邻和亲戚》则可以算作此一侧面的例子。第三有寻常的探访和考察,却决不是老路重走,更不是拾人牙慧,而是尽可能以《中国国家地理》的视角,寻求新的发现。如2002年第2期的《江南水乡金三角:乌镇、西墉、南浔》,便是这一角度的例子……

内容的好必然离不开形式的好。严格地说,它的版式设计和其他相关项目并不出彩,但它的图片精美,像新疆专集、金丝猴、云南专集等都是精美的照片集锦。因此,它略显平实的版式,一点都抢不去照片的风光,事实上就是把发言权还给图片和文字,让它们说话,而不是由让人眼花缭乱的版式喧宾夺主。如此形式,赋予了《中国国家地理》一种真实的亲和力,使人愿意与之亲近。此外,杂志的经营虽然还大有空间可发展,但它的会员制以及经常性的活动、小礼物等,虽不新奇,却做得细致。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就内容而言,海外比重开始增多,在华人和留学生中,应该大有市场。2002年,日文版创刊,是这份杂志真正走向海外的开始,我们期待着更多语种的版本面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