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蓄水前的万州城

2003-05-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5月29日中午12时40分,从奉节开往重庆的“长江”号飞艇离开万州17号码头,继续上行。与此同时,万州至宜昌的另一艘“长江”号飞艇离开17号码头,在轰鸣声中开始下行。

14时30分,一班货运列车驶出万州火车站,它将经三峡库区唯一的铁路线达(州)万(州)铁路驶向重庆南站,并在那儿被编入外贸集装箱专列。

14时50分,5月29日正式通航的万州五桥机场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客人——由重庆飞来的空中客车A320。

6月1日至15日,长江三峡工程将关闸强制蓄水成库。在三峡重庆库区的中心城市万州,记者看到,这里和往常一样,平和中透着充实,忙碌中显出从容。

直达万州港码头的鞍子坝,曾是远近闻名的三峡批发市场,它所在的二马路则曾经是万州最繁华的街市。条石铺就的小巷曲折而狭窄,拐着弯一级一级叠到江边。繁荣时节,人们或拾级而上,或顺阶而下,熙来攘往,煞是热闹。二期135米水位以下的房屋拆除后,街巷的下端成了一个亮堂堂的豁口。从这儿往下,连成一片的废墟上,施工队伍随时可见。再远处的江面上,建设中的万州长江二桥似乎正迫不及待地从两岸向江心靠拢,在三峡特有的云雾中,仿佛两条嬉戏着的巨龙。

鞍子坝全部迁走后,高处的望江路将成为“滨江路”。也许是受了鞍子坝拆迁的影响,这条路现在也显得颇为冷清。在望江路57号一家小餐馆前,几位老年人正在聊天。83岁的王老太太年轻时在客轮上干过杂物,隔三岔五就得去江边散散步。她说,这下好了,长江搬到家门口来了。

望江路连接高笋塘的石阶,是喧闹的万州城区与清静的邻江街巷的分隔线。当地人说,鞍子坝和二马路是三峡库区商贸搬迁的缩影。早在二马路消失前,万州就先后建成了高笋塘商贸中心及太白路、白岩路、新城路、王牌路等新商业街。现在的城市主干道上,到处是施工隔离带。万州地处我国东西部结合部,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早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就成了川东、湘西、鄂西、陕南、黔东南等广大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更是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最近几年,万州先后开工建设了达(州)万(州)铁路、万州长江大桥、万州五桥机场、万梁高速公路、万宜铁路、1500万吨深水港码头,城市化水平也由1990年的13.36%上升到了36.15%,超过全国和重庆市的年均城市增长水平。按照重庆市发展规划,万州将成为拥有百万人口的三峡库区中心城市,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龙头。

今年9月,三峡蓄水后的首届“重庆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招商会”将在万州举行。万州区委、区政府年初即成立了专门小组,就全区发展环境进行了数十天的调研。外来投资者和当地居民提出的一些尖锐意见最近也陆续见诸当地媒体,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落实整改方案。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马正其说:“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会!”(本报万州5月3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