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挥社会科学抗击非典的作用

2003-06-08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朱庆 我有话说

本报讯著名社会学家、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教授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和流行及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近日提出了非典监测与预警社会信息系统。该系统投入运行,一方面可用更多的指标监测疫情,另一方面也可设置一些指标将非典的社会经济影响纳入监测范围,这对于当前党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咨询与参考价值。

宋林飞教授从8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风险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项目“社会风险早期预警”、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与社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针对当前非典的冲击,宋林飞指出,世界卫生组织现已建立与运行非典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也建立了相应的“非典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显示疫情的区域分布(图),即通过点击某一区域即可显示该区域非典患者的人数。这类系统可以尽快反映基本疫情的地理分布,但也有局限性,主要是不反映与非典疫情有关的社会经济信息,不反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与流行给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与未来变化趋势。因而需要建立非典监测与预警社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既监测疫情,又能把非典的社会经济影响也纳入监测与预警范围。

为此,宋林飞设计了非典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他指出,非典监测与预警社会信息系统应该反映这种疫情的四种特性:传染性;可控性;不确定性;危害性。这些特性,可以通过量化的客观指标进行具体的测定。非典监测与预警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非典疫情的走势与控制效果,二是非典疫情的发生与扩散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救市的效果。第一部分的一级指标有三大类:流行度、控制度、风险度。第二部分的指标有两大类:风险度、影响度。风险度指标是这两部分指标的交叉指标,其中发病风险为第一部分指标,抢购风险、暴力风险为第二部分指标。其具体指标还包括非典患者新增速度、非典患者病例分布率、非典患者收治地城乡比例、非典诊断病例传染代数、非典确诊与疑似病例扩散系数,非典传染源掌握率、非典患者治疗水平、非典确诊与疑似病例空白期、非典确诊与疑似病例治愈出院率、非典确诊病例病死率,发病风险、抢购风险、暴力风险,非典流行后产业损失、非典流行后投资乏力、非典流行后消费降温、非典流行后出口下降、非典流行后外资减少、非典流行后失业率上升、非典流行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非典流行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典流行后犯罪率变化等3大类24项指标。

宋林飞教授还设计了非典监测与预警社会信息系统的警戒级别区分法:A级:轻警(绿灯);B级:中警(蓝灯);C级:重警(黄灯);D级:巨警(红灯)。根据不同的警戒级别,该系统设计了不同的快速反应机制。通过这一系统的运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能够从中了解非典的流行情况与防控效果,还能对全国或区域经济进行科学的短期预测。从而在积极防控非典的同时,及时采取扶助与刺激计划,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