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吁将白尾地鸦纳入保护名录

我国特有鸟类 总数不足七千只
2003-06-0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本报乌鲁木齐6月8日电只存在于新疆、目前估算只有不足7000只的白尾地鸦,却没有被列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甚至连新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找不到它的踪影,正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缺乏应有的保护。

白尾地鸦,俗称“沙喜鹊”、“沙漠鸟”,是杂食性鸟类,也是新疆唯一的特有鸟类。全世界只有4种地鸦,分布区域仅限于中亚地区从伊朗至蒙古一带。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介绍,新疆是地鸦属的发源地,全世界4种地鸦中有2种分布于中国,而这2种地鸦的模式标本产地都分别采集于新疆的莎车县和巴楚县。

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辽宁省营口金牛山遗址发掘出地鸦胫跗骨化石,这可能是全世界目前唯一的一件地鸦化石,记录时代大约为更新世。可见地鸦过去的分布范围要比今天大许多。

白尾地鸦属小型鸦类,其体羽毛呈沙褐色,嘴锋较长,并稍向下弯曲,具有挖掘和埋食的功能;鼻孔被稠密的羽毛覆盖,极其适应荒漠干旱及多尘暴的环境;翅短而圆,很少长距离飞行;遇见人时,能发出“嘀、嘀、嘀”的鸣叫。它只出现在松软的沙质地面上,腿长而强健有力,善于在沙地上奔跑。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近两年加强了对白尾地鸦的研究工作,开始关注白尾地鸦的生存与保护管理工作。

“当我们将碎干粮丢弃在路边时,机灵的白尾地鸦很快就发现了,并开始搬运食物,它们似乎不急于填饱肚子,而是先运输和埋藏,在最短的时间内清理完现场,不给其它动物或风沙留下太多的机会。我们于1998年9月首次在沙漠腹地观察记录到它的贮食行为,但我们至今也搞不清楚,白尾地鸦事后为何能准确无误地寻找到埋在景观单调的沙漠中不同地点的食物。”马鸣这样介绍说。

最让马鸣感到不可理解的是,过去人们通常认为白尾地鸦只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沿分布,但调查发现,在沙漠腹地里也有它活动的身影。

按理说,分布于人烟稀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白尾地鸦应该很少有来自人类的威胁和干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马鸣介绍说,自人类进入沙漠边缘地带后,烧荒、开垦土地、河流断流等等,都直接影响到白尾地鸦的生存。因为它主要是在一些草丛中生育后代。

让马鸣感到奇怪的是,我国的任何一个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中都没有白尾地鸦的名录,但在国际上,白尾地鸦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种”、“全球狭布鸟种”和《亚洲鸟类红皮书》中。马鸣呼吁:“作为中国的特有种,新疆唯一的特有鸟类,白尾地鸦理应尽快纳入国家和地区的保护名录之中,并进一步开展对它的科学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白尾地鸦及其生活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