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给拔尖人才开一条绿色通道

2003-06-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孙献韬 我有话说

本报近日连续推出“新闻聚焦”《从“胡铃心现象”看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引起了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就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林蕙青介绍说,从2001年开始,江苏省就在3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其中就包括胡铃心所在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航能利用试点的机会,选拔到胡铃心这样的优秀学生,证明通过这项改革,能够使拔尖人才在众多高考生中脱颖而出。这也正是我们推行此项改革的主要目的。后来又把试点高校增加到6所,在认真总结江苏6所高校经验的基础上,今年2月份,才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22所高校。这些学校都是国内一流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谈起此次试行的“自主选拔”与往常实行的“保送、推荐”之间的区别,林蕙青解释道,往常高校录取的学生,必须达到该校在招生地的最低分数线;现在试行的“自主选拔”,只要求考生达到本地区同批次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重点高校分数线”,有时候这个分数线要比学校本身的提档分数线还低几十分。这就为那些“胡铃心”式的学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同时该通道也可以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创新人才。

对于大家普遍担心的公平、公正问题,林蕙青说,这也是教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不走样、不变型,教育部提出了“四化”原则,即“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招生办法公开化、录取结果公示化”。

具体程序如下:一,由高校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向社会公布;二,由考生自己提出申请,由所在中学提供证明及写实性材料;三,由高校对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审查、面试,提出入选考生名单,并在考生所在的中学、考生报考的高校网站,以及考生所在的省级新闻媒体上公布;四,自主选拔录取结束后,各省招办要将本地区通过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名单在网站和有关新闻媒体上公布;各高校也要将已经自主录取的考生名单在本校网站上公布。

通过上述程序,考生名单及相关资料将被完全、彻底地公之于众。林蕙青强调,反复公布、公示的目的,就是要杜绝暗箱操作,让包括全体考生和家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来监督高校的自主招生工作。

相对于中国近千所本科院校而言,22所试点高校毕竟是少数,其他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如何进一步扩大呢?林蕙青说,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大势所趋,对此我们态度上要积极,行动上要稳妥,否则有可能欲速则不达。今年是22所高校试点的第一年,将来要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最后要形成一个“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服务,社会有效监督”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今天我们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的访谈作为本次“新闻聚焦”的结束篇。自5月28日本报推出《从“胡铃心现象”看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报道以来,受到社会方方面面人士的广泛关注。许多热心读者、网友通过热线电话、电子信箱、光明网留言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盛赞“胡铃心现象”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报春花,对推动素质教育意义重大。他们表示要积极支持和推进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希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把好事做好。我们感谢这些热心读者和网友,衷心希望这项改革取得预期的成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